“外蒙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在外蒙与苏俄发生战斗,国内有些人怕会以此为借口抨击你啊!”唐绍仪杵着拐棍,略有担忧。
国内统一后开始了高速发展,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备战几年后的中日战争,华夏政府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宣传,都是以此为基础。
这个时候与苏俄发生军事冲突,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应该将主要力量用在对日备战上,而不是和一个幅员辽阔、兵员众多的大国打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斗。
薛霖端起一杯茶浅饮一口,点头道:“我也明白国内很多人不理解,但外蒙的领土问题不能再纠结下去了。”
随后,薛霖让孔佩玲拿过一份文件,递给了两人,在两人翻看的同时,向两人阐述了现在苏俄内部的黑暗动荡以及外蒙现在正在经历的巨变。
关于外蒙的局势,林森和唐绍仪略有了解,孙科等民党人也在对根登进行审判后更了解了外蒙的情况。
但苏俄现在内5.4部的黑暗动荡却是很少为人所知。
特别是当看到苏俄的肃反运动已经波及到苏俄政府高层以及军队高层,甚至很有可能在明年开春后对苏俄红军中的中级军官进行肃反清洗的时候,林森和唐绍仪都忍不住捏了下拳头。
冷汗从两人额头缓缓流下。
如此一个大国,竟然就这样进入了动荡,而且还从政治动荡蔓延到了军队中!
两人都是民国元老了,自然明白这样的黑暗动荡对军队和国家代表着什么!
唐绍仪敏锐的察觉到,或许这是一个一举收复外蒙甚至满清时期被割让的领土的最好机会!.
第825章:战争边缘
自从上一次的中东路战争,苏俄取得了对东北军阀张小六的全面胜利后,为了避免过度扩张引起列强的再次围剿,特别是一海之隔的日国也在对东北虎视眈眈,于是攻入华夏东北的苏俄军队在战后全面退出了东北。
签订《伯力协定》之后,苏军在中东铁路只留下了少量驻军,整条中东铁路上的苏俄驻军不到一千人,分散驻守在铁路沿线的九个主要车站,每个火车站驻军从一个排到一个营不等。
苏俄在取得中东路战争胜利的时候却不激进地占领东三省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国内刚从内战中走出来没几年,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还没有稳定。
二则是介于对东北虎视眈眈的日国的警惕,为了东三省的利益,日国曾发动了苏俄战争,牺牲了02十数万青壮年以保障在东三省的利益,因此苏俄并不想将事件扩大,导致日国乘虚而入,再发生一场‘远东战争’。
但是对于华夏的‘挑衅’,以及在外蒙领土上的要求,苏俄给予了强烈的回应。
因为苏俄高层知道,这不是面对当初仅占据几个省份作用三四十万军队的华夏军阀,而是面对统一了整个华夏的‘远东疯子’!
而是面对保持着超过两百万常备军的整个华夏!
华夏的国家意识形态已经形成,民族意识在这几年飞速觉醒,对外蒙和中东铁路的领土权要求,必将是华夏崛起路上不可避免的。
日国崛起击败了华夏,击败了苏俄,现在华夏崛起,已经在东三省击败了日国,下一个目标,会是苏俄吗?
新生的苏俄政权不敢松懈。
重新站起来的华夏正在挑战着红色毛熊,试图用弱肉强食的方式,对世界发出属于华夏的新声音!
两国渐渐进入战争的边缘!
时间翻过了1934年的最后一天,进入了1935年的元旦。
华夏重要的传统新年节日即将来临,全国各地都开始为恭贺新春忙碌了起来。
而在北方,零下十几二十度的低温下,华夏国防军正顶着寒风和大雪,坚毅的华夏军人们犹如一柄柄利剑,从多个方向刺入了外蒙!誓要斩断苏俄伸向外蒙的魔爪!
唐岳指挥着第二军,下辖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七个二线三线旅级部队,总计十九万兵力沿着当年飞将军李广、长平侯卫青进军匈奴的线路,从绥远、察哈尔、宁夏三省深入茫茫戈壁!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鲜有人烟的漠南,即使在凛冬时节,戈壁上也只是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积雪,露出了荒芜的土地和零碎的石块。
第二军的目标是外蒙南戈壁的达兰扎德嘎德以及东戈壁的赛音山达。
唐岳将部队分为三支,以师和旅为单位齐头并进,他亲自率领第四机步师进军塞音山达,第五师进军达兰扎德嘎德,第六师则从阿尔泰省向阿尔泰城和巴彦洪戈尔进军。
同时疆省的赵鹇也派遣了第十六师和两个骑兵旅从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出发,越过外蒙边境线,进军漠北四省,意在收复漠北和屈辱的唐努乌梁海!
第一军则在向外蒙东部的乌赫巴托尔和东方省发动进攻。
而在东三省,进驻奉天省和吉林省的第四军保持着对驻朝日军和苏俄滨海边疆区的军事压力,第三军调入黑龙江后,部队主要部署在中东路以南,中苏关系恶化后,两军迅速进入了战备状态。
华夏军队的频繁调动和对外蒙的军事行动让所有人都闻到了火药的味道,正在从经济大危机中走出来的列强们巴不得这两个新兴国家大打出手,纷纷开始‘扇阴风点鬼火’。
而苏俄也开始频繁调动军队起来。
驻扎在乌兰乌德和赤塔的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师,总计两万五千余人,开始向苏赫巴托尔集结,也就是原华夏外蒙驻军的驻地——买卖城。
而这支部队的统帅,正是未来的苏俄元帅,现任第15骑兵师中将师长的罗科索夫斯基。
从北极圈吹来的寒风让所有苏俄士兵都赶到了刺骨般的冷意,他们一边抱怨着该死的华夏人363竟然在冬天对伟大的苏俄联盟发动进攻,难道不知道即使是当年碾压欧洲的拿破仑大军都在俄luo斯的凛冬中倒下了吗?
想在凛冬中战胜伟大的苏俄联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1935年1月7日,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第十五骑兵师抵达了苏赫巴托尔。
“这里的情况并不乐观,长官,苏赫巴托尔驻扎着一个红军步兵团,近两千士兵,还有一个蒙族骑兵旅,再加上我们的支援部队,苏赫巴托尔将聚集超过三万士兵,但城内的物资比较少,勉强够三万大军熬到开春,但如果开战,或者南下,我们需要更多的补给!”作为罗科索夫斯基副官的崔可夫戴着一定厚实的狐狸帽策马来到了罗科索夫斯基身旁,两人正率领着一万多骑兵慢慢进城。
这个凛冬的时节,在外面扎营很困难,土地坚硬如铁,气候恶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暴雪吹来,所以罗科索夫斯基还是命令士兵们进城了。.
第826章:罗克索夫斯基和崔可夫
“该死的,这么恶劣的天气,真不知道那些华夏人在想什么,偏偏要在凛冬时节挑起冲突!而且竟然还向外蒙派遣了超过三十万军队!”罗科索夫斯基拍了拍帽子上的雪花,脸色沉闷,大鼻子被冻得有些发红。
让政委和参谋们指挥着部队在城内安营后,罗科索夫斯基与崔可夫接见了驻扎在这里的步兵团长和蒙族骑兵旅长,吩咐了下境界华夏人的间谍和飞机后,两人回到了正在部署中的临时指挥部。
“两个步兵旅大概要明天傍晚才能抵达,但愿不会出现恶劣天气。”崔可夫从联络军官那儿拿过最新的部队情报后,略有担忧对罗科索夫斯基说道。
“相比恶劣的天气,我更担心的是雅布洛诺夫山脉里的白俄余孽和罪犯们!”罗克索夫斯基有着一双尖锐细长的眉毛,此时他正拧着眉坐在一张椅子上,给自己和崔可夫倒了杯热水。
“的确是个麻烦,我们在外蒙的数万大军都要靠西伯利亚铁路补给,若是他们四处出击截断铁路,补给的不稳定会很容易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罗克索夫斯基想起那伙盘踞在雅布洛诺夫山脉里的白俄余孽和逃窜的罪犯们,就皱起了眉头,脸色凝重了起来。
早在1932年的时候,远东特别集团军就发现了在贝加尔湖北部的雅布洛诺夫山脉里盘踞着一股白俄余孽,他们四处出击,专门针对那些人口稀少的村子和一些铁路运输火车,有时候还会对一些发配到贝尔加湖周边的罪犯进行营救,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年来贝尔加湖周边至少有十七个劳动监狱和伐木场、矿场被袭击,至少超过三千名罪犯逃脱。
而随着这伙叛军的名声传开,不少在西伯利亚种土豆的罪犯们都计划着越狱,然后前往雅布洛诺夫山脉寻找这些人,求一个庇护所。
虽然远东特别集团军在1932年六月份的时候就派遣了罗克索夫斯基率领第15骑兵师统辖贝加尔湖周边军队和民兵对雅布洛诺夫山脉的白俄余孽进行围剿,但两年下来成果很小。
苏军至今没有发现这伙余孽的总营地,只是捣毁了几个外围营地,再加上西伯利亚恶劣的环境,每年只有五月到九月的五个月能进行大规模军事活动,剩下的七个月都属于寒冷的冬季,不适合军队大规模出动,特别是进入雅布洛诺夫山脉这样的深山老林。
因此在对雅布洛诺夫山脉的白俄余孽进行围剿的这两年,罗克索夫斯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只是将这伙白俄余孽的活动范围进行了压缩。
“其实我很是好奇,我们派遣了那么多同志伪装成旧贵族、资本家罪犯,却很少有人能传回消息,而且你发现没有,我们的情报人员似乎都没有传回过他们总营地的情况,我们剿灭的几个营地也有些奇怪,感觉…〃` …”崔可夫那一双又厚又浓密的眉毛拧成了一条线,双眼带着疑惑地说道:“感觉就像是故意让我们发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