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抗战之红警无敌(1-940) > 第263节

第263节

蒋白里接过情报只是看了一眼,就摇了摇头道:“胡宗楠和卫立皇虽然都是蒋委员长的黄埔猛将,胡宗楠甚至号称‘十三太保’之首,但对面的法军将领吉罗也不是善茬,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不好估算啊。”

“亨利·吉罗此人毕业于法兰西著名军校圣西尔军校,上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胜任师级军官,少将军衔,并且在战后长期在法属北非殖民地服役,最近几年那边的黑人部落和摩洛哥王朝的残党可不安分,吉罗在那边的作战经验可不少。”蒋白“五二零”里的眉头微拧,回忆着这位法军名将的资料。

薛霖倒是颇为意外的看了看蒋白里,没想到他对亨利·吉罗竟然如此熟悉,不过想想也是,亨利·吉罗可是号称世界第一陆军法兰西陆军中的当代名将,蒋白里对此人有研究也在情理之中。

亨利·吉罗作为名校毕业生,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是在北非那种动荡地带长期服役的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是少将,统帅一个师的部队,在西线与德军长期作战,可以说是战后活跃在法兰西军界中的当代名将了。

“我倒是认为中央军获胜的几率更大一些。”不过薛霖并不太看好法军。

“哦?总理有何高见?”蒋白里眉头一挑,好奇的询问道。

虽然他是军队系统出身,但更喜欢称呼薛霖为总理。

而且蒋白里跟随薛霖虽然仅两年时间,却从薛霖口中听到了很多新颖的词汇和军事理念,他不知道这是因为薛霖超脱了这个时代近百年的‘经验’,只是认为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非常独特,狠辣!

“上一次岘港战役的汇总中就有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薛霖走到桌便,将蒋白里放在桌上的那份文件拿起来,说道:“吉罗在两个陆军师登陆作战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依旧只派遣了几万仆从军和一支坦克机动部队支援,就可以看出他对中央军的轻蔑。”

“但是岘港战役中央军歼灭了十万仆从军和一万法军,吉罗这样的将领难道还会再犯第二次错误吗?”蒋白里说出了他的观点。

“如果说是其他军队我不敢这么下判断,但法军这些年来的保守主义盛行,吉罗在北非也是以保守出名,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落后了。”薛霖缓缓而道:“中央军虽然也是一支烂军队,但跟我们打了大半年,大规模会战的经验和对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协同作战都在被迫提高,这些可不是法军能得到的战争经验!”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两人的一番长谈、各抒己见之后,蒋白里哈哈大笑。

这时,第一舰队参谋长陈继良走了过来,面带红光,立正敬礼道:“报告总司令!海试训练完成!请您检阅!”

“哦?我看看!”薛霖走上前接过一名参谋递过来的望远镜,站在了窗口,举起望远镜遥望起来。

只见五公里外的海域上,数艘军舰在波浪的冲刷下正在做着各种训练。

这是海军1932年年底时,结束了第一批军舰制造后开建的第二批军舰,主要以江南造船厂的三艘一万两千五百吨级重巡洋舰和马尾造船厂的三艘七千吨级轻巡洋舰为主。

大连级重巡洋舰作为华夏制造的第一级重型巡洋舰,各项数据只能说在条约重巡军舰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太过出色的表现,但对于已经颓废了三四十年的华夏造船业而言,这样的军舰恰恰就是最需要的‘基石’!

也正是因为大连造船厂能制造重型巡洋舰,薛霖才会这么迫不及待的开始试着建造三万五千吨级的战列舰,哪怕最后弄出个失败品,沦为改装航母……

而如今江南造船厂制造的三艘大连级重巡洋舰的下水海试,也标志着江南造船厂的制造技艺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能够尝试制造更大吨位的军舰了。

这自然也离不开薛霖那不计成本的投入和上千名红警工程师的进驻,才把江南造船厂这么快的发展了起来。

比江南造船厂更惨的马尾造船厂终于在接到薛霖的订单后缓过劲来了,得到大笔资金注入和设备更新的马尾造船厂,在马尾造船厂前任督办,马尾造船集团现任董事长周德的带领下,无数工人重新回到了造船厂,将厂里长满的杂草和碎石清理干净,开始了风风火火的造船运动。

去年已经有三艘江南级轻巡洋舰下水完成了海试开始进入海军服役,现在下水海试的是后面建造的三艘江南级轻巡洋舰。

前三艘江南级轻巡洋舰补充到了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如今即将完成海试的后三艘江南级1.4轻巡洋舰将进入第三舰队服役。

三艘重巡洋舰也会有两艘进入第三舰队服役,一艘进入第二舰队服役。

如此下来,第一舰队将拥有两艘战列舰、两艘航空母舰、三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七艘驱逐舰、七艘潜艇。

第二舰队将拥有两艘战列巡洋舰、两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五艘驱逐舰、六艘潜艇。

第三舰队将拥有两艘重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十二艘潜艇。

至此,华夏海军的总吨位已经超过了40万吨!仅次于日国和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海军强国!.

第777章:‘海军大将’陈少宽

相比陆军,海军的成长更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速度,无论是外购军舰还是国产军舰,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储备是海军强大的基石,而庞大的舰队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水兵才能开动起来,以现在的华夏海军为例,到1934年4月,第二批巡洋舰服役,华夏海军总兵力将扩张至50万人!

但即使现在华夏海军拥有四十万吨的总吨位,却依旧无法完全担负起3.2万千米海岸线的护卫任务,更何况还有南海群岛和未来即将回归的海参崴。

所以在华夏海军的计划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华夏海军将至少拥有70万吨的总吨位,包括五艘主力舰和三艘大型航空母舰,以及12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的庞大舰队,以及大量的潜艇部队。

这样的规模才能与日14国高达90万吨的联合舰队一争高下,为五年后《上海停战协议》失效后很可能爆发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做好准备。

“水兵学员们的情况怎么样?”拿着望远镜眺望的薛霖将目光转移到了几艘训练舰之上,对身旁的海军第一件总参谋长陈继良询问道。

“第四批海军学员只要通过这一次的训练就可以毕业,进入海军中服役了,不过即使这样,水兵缺口勉强补齐,水兵储备还是太少了。”说道海军水兵学员,陈继良就有些兴奋。

高达五十万兵力的海军,水兵却只有七万人,海军陆战队有五万人,剩下三十多万全是海航和陆基部队,包括海军基地、港口后勤部门、海军岸防部队等,也正是这庞大的陆基部队保障了海军的后勤。

但水兵的缺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日渐壮大的华夏海军,新的造舰计划即将确定,在明年又将会有一大批巡洋舰和驱逐舰下水,留给华夏海军学院的时间可不多了。

“马尾海军大学和江南海军大学已经重启了,还有广州黄埔海军大学的重启工作,并且开始了大规模招兵,招收的都是当过海员或者长期在沿海生活的普通人,甚至南洋和国外也在大规模招募华夏海员,再加上北方三大海军学员的人才储备,明年的时候应该就不会再为水兵不足而烦恼了。”薛霖放下望远镜,对有些担忧的陈继良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陈继良长吁一口气,眼神中也充满了期待。

“哦,对了,少宽叔最近怎么样了?”薛霖忽然想起去年宣布下野的华夏海军前部长陈少宽。

在淞沪战役的时候,陈少宽的下野直接催生了中央海军集体起义,保留下来了一大批海军水兵和将领,如今这些人已经在新海军中焕发了新春。

“少宽自从接受了您的邀请,前往马尾海军大学出任校长后,现在可是将所有尽力都投入了水兵学员的教导中,再加上萨老和他的威望,很多海军老人也重新出山,为新建立的三所海军大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师资源。”陈继良也在为自己这位老朋友找到新的追求而高兴。

“其实他这样的海军名将,屈身于海军大学教书实在是浪费了。”薛霖颇为感慨的叹息了一身。

陈少宽可是参加过惨烈的日德兰大海战的华夏海军将领,在战后也经常出国考察各国海军发展情况,正是因此,陈少宽此人非常有前瞻的眼光,曾提出过制造价格更便宜的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组成类似后世的航母战斗群为海军主力的方案,却最终因为中央政府的不重视和蒋委员长对海军军阀的警惕,而仅仅得到了两艘巡洋舰的订单,还是用东北的大豆贸易换来的。

这样一位声望久负盛名,指挥才能遐迩闻名的‘海军大将’,薛霖是真的不想看着他在海军大学里消磨时光。

“少宽叔现在才45岁吧?”薛霖忽然说道。

“是的。”陈继良略有些唏嘘的回应道。

40多岁,对于男人来说,正是事业的巅峰期,四十多岁的海军上将,甚至可以称之为年轻!

陈少宽的选择下野,虽然给了中央海军903一条出路,但同为海军将领,陈继良为自己这位朋友惋惜不已,他也曾在统一战争后多次劝陈少宽重回海军,却遭到了婉拒。

“还请继良将军向少宽叔转达我真诚的邀请。”薛霖转过身子,目光中充满了敬意:“我们和日国必将有第二次战争,届时将是不死不休的国战,海军将成为中日两国决胜的主力!三大舰队的司令之职,我随时为他准备着!”

三大舰队的司令之职!

陈继良忍不住吸了口冷气,这可不是当初那个只有烂舢板几艘的中央海军,而是总吨位超过四十万吨的华夏新海军!每一支舰队都足以吊打曾经的中央海军!

受到薛帅如此盛重的邀请,也只有这位华夏海军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人能有这个资格了。

“请总司令放心!我一定将您的邀请亲笔斜下,以书面的形式送达到少宽面前。”陈继良立正敬礼,激动道。.

第778章:1934海军造舰计划

视察完海军的训练之后,薛霖乘坐致远号巡洋舰回到了青岛海军基地,刚从致远号巡洋舰上下来,迎面就遇到了风风火火走来的海军上将萨镇冰老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