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前的宝岛虽然是日国的殖民地,但当地日人并不多,五百多万人口都是华人,虽然总督政府开始推广日文、日式文化,却遭到了宝岛人的沉默抵抗,主张不合作抗议!
这就导致在1935年前,日国在宝岛的公立学校入学率只有不到30%,大部分华人孩子都是在以家族为单位的私塾中学习成长起来的。
1935年前宝岛懂日语的人不到15%!
1935年后,日国派遣武官出任宝岛总督,开始实行‘皇民化运动’,强制华人孩童入日式学堂,进行日式教育,在1944年二战结束前,孩童入学率高达92%,懂日语的人也增加到70%!
给日后宝岛的动荡,以及倾日埋下了隐患!
而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在日国总督的武力压迫下,宝岛氏族依旧坚守着私塾,至少,让他们族内的孩子在成年前都在私塾中度过……
“氏族啊……”想到这里,薛霖也有些感慨万千。
他缓缓起身,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夜幕下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半月,叹了口气。
这个复杂的阶级,让人又恨又敬。
恨的是他们依附在华夏身上数千年,进入近代后也在拖延华夏的现代化进程,而敬的是,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很多被日国占领区的华人以氏族为团结,虽不能凝聚成强大的军事组织进行武力抗争,却在日国豺狼对华夏文化的啃食下,不断争取华夏文明的延续……
九月十三日。
南京在早上七点,召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
在会议中,确定了两党制为华夏的政治方针,统一战争结束后将进行政府重组工作。
同时华夏民国最高元首,林森主席,宣布废除政务院院长宋子文,等蒋委员长派系的所有人职位,并任命薛霖为华夏民国政务院总理,负责重组政务院,任命薛霖为华夏民国最高统帅部三军总司令!晋升为一级上将!
这一天,二十一岁的薛霖晋升一级上将,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上将,以及最年轻的国家军队统帅!
在南京政府议会大厦,薛霖在上千议员,以及诸多中外记者面前,宣誓就任华夏民国政务院总理,宣誓就任华夏民国最高统帅部三军总司令!
在掌声过后,薛霖宣布了政务院重组后的第一条政令,将土地改革的《许英智法案》,以及曲阜特别法院判定的‘卖身契’违宪,进行到底!
所有被‘违宪的卖身契’限制人生自由的(李李好)华夏公民,都有权向政府举报!若当地政府不作为,则向上一级政府举报!以此类推!
凡是对此不作为的地方官员,都将被视为‘违反宪法’,将受到严惩!
随着这道政令的宣布,如热浪般席卷整个华夏,全国一片沸腾,特别是南华夏,这条晚了一年的政令,终于在全国彻底实行起来!
他们将获得自由,将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所有被解放的农民,痛哭流涕,兴奋的他们高呼着薛霖的名字,高呼着烈士们的名字,拥入大城市,走上了街头,汇聚成一条条沸腾的长龙,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薛霖的支持以及拥戴。
这一刻,薛霖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无人能撼的高度!
ps:求鲜花!求评价票!跪谢各位读者大大们了!.
第684章:陶德曼公使【1】
长达两个小时的新政府会议后。
薛霖在玄武湖中心的梁洲以新任华夏民国国务总理的身份接见了来自各国的外交官员们,而最先接见的则是来自德意国的公使陶德曼先生。
“恭喜薛先生将这个国家带向统一和繁荣!我谨代表德意志向您和您的国家送出最真诚的祝福!希特嘞先生也很希望您能对德意志进行国事访问!”面庞消瘦的陶德曼一身灰绿色的西装革履,虽然已经五十六岁了,却依旧精神抖擞,走起路来都能感觉到德意志军队的那股如钢如铁的风气。
“感谢您,陶德曼先生,也感谢您的国家为华夏送上的真诚祝福!”战争还没有结束,薛霖依旧以戎装示人,与陶德曼在门口亲切的握手,宛如两个老朋友般。
周围等待的中外记者们纷纷举起手中的镜头,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内战,如今的华夏已经正在镇北军的强势武力下迎来统一,这位最年轻的国家军队统帅,最年轻的总理,自然被众多人士所瞩目。
当他在南京议会大厦宣布任职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声音将决定这个时代的247华夏走向!
因此无论是国内记者还是驻扎在华夏的外国记者,纷纷派遣了强大的记者团队在南京待命,随时准备搜集各种华夏最新国策的变动,好让各国领导们,为他们在华夏的利益做出正确的抉择。
今日身为这个国家新领导人的薛霖,第一个接见的外交公使级以上外交官就是德意志的,这显然让英、法、美三国非常不爽,但这次的闭门会议没有记者到场,甚至连参与会议的人除了薛霖与陶德曼外,就只有双方各自带着的一名副手和一名文官。
“薛总理,南方的战争您觉得多久可以结束?”刚一入座,陶德曼就急切的询问了起来。
“这个,得看前线的战事,您应该知道,华夏的长江以南多山地,不适合装甲部队的大规模作战,因此我们只能投入轻步兵和山地步兵进行艰苦的战斗。”薛霖略带含糊的回着陶德曼的话。
(ceei)两人都是军人出身,在入座后保持着很正的坐姿,一丝不苟的节奏有微微默契,让陶德曼对这位新总理的好感直线上升。
不过紧接着,薛霖就神色肃然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德意国在中央军里有着职权很高的军事顾问团,在我国的统一战争中给北方军队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和麻烦,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统一进程,虽然他们都是退役军人,但我希望贵国能以官方形式将这些顾问团军官招回国内,否则,我们很难保证在新一轮的战争中他们的人生安全。”
陶德曼神情紧张了起来,军事顾问团虽然是以民间的方式进行的,无论是现任的塞克特上将还是其他顾问团军官,都是德意国退役军人,已经退出现役,被中央军聘任的顾问。
但这些顾问军官实际上都是得到了德意志政府的同一与支持的。
因为这样不仅能将国内一批面临退役又有能力的军官得以保存下来,还能让这些军官们在战火不断的华夏得到战争的锤炼,一旦德意志再次崛起,这些军官将带着他们这些年没有断过的战争经验回到德意国,对于一战战败后被限制了军队编制,人员损失惨重的德意国军队非常重要!
就像是一颗大补药,能加快德意国的军队重建!让这个欧洲巨人重新站起来!
“我会将您的抗议详细地汇报回国,相信国内会非常谨慎地做出决定!”陶德曼不卑不亢道。
薛霖微微摇手,笑道:“这并不是官方级别的抗议,只是我对贵国的私人劝解,主要是不希望因为顾问团的事而毁坏了两国的关系。”
陶德曼缓缓点头,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而言,任何支持分裂的行为都是对主权的严重挑衅,华夏如今有这个资格对世界列强说这种话。
虽然华夏拥有庞大的军队,先进的装备,还在一场二十万人的战争中打败了日国,但他们的国力还不如日国,国内的工业水平也处于萌芽发展阶段,最多属于新兴大国,与日国地位不相上下。
但这样已经足以让各国谨慎对待了。
“这件事我私人表示很抱歉。”陶德曼以私人身份表示歉意后,提议道:“如果您的军队能接收德意志留学生,我想国内那边会很快通过撤回军事顾问团的议案。”
镇北军在这两年的对外战争和队内战争中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战斗力,以及大量先进的装备和经过实战的作战理念。
比如大规模空军运输、护航协同作战经验,空军地面支援协同作战经验,海陆空登陆作战经验,大规模装甲部队登陆作战经验,等等等等。
而这些,都是在探寻新军事理念的世界各国们所急缺的!
镇北军在东北战争和统一战争中对坦克的大规模集中使用,将数以百计的坦克作为主力突破集团,已经将英、法这几年来因为经济萧条而提倡的‘保守装甲作战理念’打得灰头土脸。
因为他们发现镇北军的坦克对于普通的陆军堑壕根本不惧怕,一战时代横行战场,制造了无数‘绞肉机’的铁丝网和堑壕在大规模坦克装甲部队面前成为了衬托物,更加剧了这个世界各国对于新军事装备和新军事理念的追求!
而如今全世界唯一拥有如此多新军事理念和实战经验的镇北军,自然成为了各国研究的对象。
陶德曼更是含蓄的提出希望能进行军官级别的交流,甚至直接派遣军官生作为留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第685章:联合造舰【2】
“交流生和国内军校的对外招生需要等战争结束,国内军队全部整合,全国军事高等院校最终确定后才会考虑。”对于各国热切希望,已经烦了薛霖快两年的军事院校对外招生一事,现在还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