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抗战之红警无敌(1-940) > 第220节

第220节

到六月二十八日,徐州会战还没有结束,刘建绪和张治中两部合并超过了五十万兵力,再加上镇北军第七军和国民警备队三个旅的十五万军队,围绕着徐州展开的这场大会战卷入了接近七十万兵力!

也是在这一天,一团黑压压的乌云从苏北到郑州,席卷了大半个中原,雨水打湿了泥土,也给两军交战部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两军争夺的阵地上汇集了泥水,将原本坚硬的泥土搅拌成泥浆,浑身湿漉漉的士兵们躲在堑壕里,忍受着暴风雨的冲刷的同时,也要忍受着镇北军的重炮轰鸣。

虽然脚踏着堑壕里的积水,连吃的食物都开始发霉了,但不少中央军的士兵暗自庆幸着这一场大雨的到来,让镇北军的飞机少了很多,落在他们头顶的炸弹也少了很多。

那些飞机就像蚊子一样烦人,而己方中央军却没有足够强大的飞机,只能将制空权拱手让给北方。

从二十七日开始,河南战场的中央军集中了十五万兵力在开封-商丘一线迎战镇北军第八军。

二十七日下午,镇北军二十三步兵师也从董口镇渡过了黄河,加入了这场大战中。

仅仅两日的功夫,刘持手中的八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就被打残了两个,兰考在第一天就失守了,镇北军强大的战斗力让刘持心惊不已。

二十八日再次被打残了一个师后,他更是不顾孙连忠的劝告,一意孤行将总司令部搬迁到了许昌这个远离前线八十公里,绝对安全的大后方。

而郑州至许昌的铁路已经被刘持派遣的骑兵部队破坏掉了,连己方部队的后勤运输都只能通过马车和卡车运输,前线作战的将军们不少人都将刘持全家骂了个遍。

但奈何刘持早在大革命时期就跟随蒋委员长,坚定拥护蒋委员长,更是说出了“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 么”的话,深得蒋委员长宠信,第一集团军除了部分几个师是从北伐军传承过来的,其他部队基本都是以前的北洋军队整编,他们就算打报告到南京也没用。

没看见前几天第三十军二十七师在黄河以北阻击镇北军两日功夫就被打得只有五千残兵渡河,逼得彭振山把黄河铁路大桥都给炸了才堵住了镇北军南下的攻势。

而委员长更是直接给了二十七师两个补充团,三千多新兵,五天的时间休整,就要准备上战场了。

连三十军都是如此,更何况他们呢?

六月二十九日,大雨仍下个不停,给这场战争增添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因为两日的暴雨,不仅是进攻的镇北军被泥泞拖了后腿,防守的中央军也在泥浆和血水充斥的堑壕内难受不已。

但这就是战争。

这场大雨袭击了苏北、皖北大部分地区和商丘、开封等地,但郑州以西却基本是晴天朗朗。

而这也给了唐岳一个机会!

六月三十日,唐岳率第二军第四师主力部队沿着陇海路东出三门峡,一连击溃三十军两个师,兵锋直指洛阳!

第二军第六机步师则从商洛进军河南,在西峡与周浩部第七十五军一旅部队遭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交战,击溃该旅后,直接对预备第4师驻守的南阳发动进攻!

南阳被围的消息传开后,整个中原战场都被惊动了!

(了钱赵)作为中原的腹地,南阳自古以来便是中原重镇,虽然在进入近代后南阳的地理位置不是那么重要,但现在镇北军的兵锋已经将南阳包围了,那距离南阳仅一百四十公里的平汉铁路线呢?

南阳顺着白河而下不到一百公里便是荆楚重镇的襄阳,小老虎薛岳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就设置在襄阳城。

可是第八集团军奉命支援陕南,主力部队的六十九军和六十六军都在安康、十堰集结,襄阳周边只有一个七十五军,而且七十五军一个师已经被围在了南阳,另一个师在荆门和宜昌驻扎,短时间内薛岳手里现在能用的只有襄阳城里的第六师和警卫旅,不到两万兵力!.

第635章:内部不稳

而且拿下川东和恩施等地后的镇北军也没有坐以待毙,刘缃部十万余人在重庆和镇北军从各地调来的新兵整编为新的第十军,战争爆发后这个军就沿着长江进攻宜昌等地,而且还从恩施进入了湘西张家界一带,试图从张家界打开西线,进而威逼长沙、岳阳等长江重镇。

蒋委员长不仅将在长沙整训到一半,连装备都没有来得及换装的第十七集团年调往湘西和宜昌等地,同时将教导总队也派往了湘西怀化,准备支援在贵州境内作战不利的胡宗楠部。

再加上湖北、湖南大规模强制征募的民兵,在湖南境内至少有十五万正规军和五六万准备当补充兵源用的民兵部队。

但这些兵力都归属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程潜麾下,湖北薛岳的部队只有五万人,其中七十五军主力和一个步兵师又两个步兵旅在宜昌-巴东阻击试图沿长江出川的第十军。

这就相当于让薛岳一个人指挥着一支二十万人的部队既637要守湖北,又要支援陕南战场,又要面临遭到政镇北军三面围攻的困境。

饶是被誉为‘小老虎’的薛岳也赶到压力如山。

南阳危机爆发后,薛岳一边调动手里位数不多的部队全部北上支援南阳,将襄阳的防守交给警卫团和民兵部队,同时向南京发去电报,请求支援部队。

蒋委员长也紧急呼唤幕僚团和参谋团以及德意国参谋们,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后,蒋委员长下令桂永清率教导总队全军支援襄阳,暂且划归第八集团军听从薛岳的调遣,而支援贵州战场的任务则交给了被打断了整训的程潜部第十七集团军。

开战仅三四天,整个华夏战场烽烟四起,战争的天枰却在不断向北方倾斜,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在南京坐镇的蒋委员长几乎都会得到前线传来的不利战报。

或是哪里失守了,或是那支部队被(caag)击溃了,或是那支部队直接战场逃跑了,中央军胜利的捷报少之又少,以至于从第三天开始,哪怕只是收复了一座小镇,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击败了镇北军一个营,一个连,都以大捷报的形式上传。

虽然现在的蒋某人还没有到后世被兔子在舆论战教做人,但舆论和宣传的重要性他们也有深刻的了解,虽然对这些胜利捷报很气愤,但蒋某人也无可奈何的命戴天仇将他们发送下去,党国需要这些激励民心和士气。

这些宣传或许可以欺骗平民,但对于南京政府的统治阶层而言,战事不利,他们很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输掉他们所拥有的特权的言论不断流传开来,每个人都在担心着。

而那些反对蒋某人的势力则乘机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将这水潭搅得更浑。

“真是风雨欲来啊。”南京国民政府委员长的办公室内,一身常服的蒋委员长看完戴立搜集的情报后,讥笑一声,道:“这些人,昔日庇护在我蒋某人翼下,现在看我蒋某人势弱,又想联合起来夺权?”

起身,这个纤瘦却掌握着整个华夏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坐拥一亿四千万人口,拥兵超过两百万的光头男脸色阴沉得可怕。

一身戎装的戴立站在桌前,微微低垂着脑袋,身体如标杆,额头冷汗不停地流下,心有余悸道:“校长,胡汉明显然已经和唐生智联合起来,这次唐生智也怕是蠢蠢欲动了!”

提及唐生智此人,蒋某人就冷哼了一声,带着白手套的右手也狠狠捏了个拳头。

唐生智早年出身保定陆军学校,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第一次护法战争、东征战争、北伐战争等,是民党中善打的元老级将领,同时也是蒋某人的劲敌,土地革命失败后,曾三次反对蒋某人。

所以一直到现在,蒋某人都只是给唐生智各种闲置,可不敢给他军权,特别是在这种自己还没统合好各路军阀部队的情况下。

“唐生智还没开口要领兵出战,暂时只是跳梁小丑,我担心的,还是孙科和杨森……”蒋某人缓缓坐回椅子上,语气沉重的提及了两个能与他比肩的人。

戴立微微一颤,喉结微微耸动。

这两个人,一个是国父之子,一个是现在南京政府的总统。

特别是杨森,在九一八事变蒋某人迫于国内压力宣布下野后,杨森上台担任了南京政府主席,后蒋某人复出,也怕了那个风口浪尖的位置,至少在没有彻底掌握军权,将势力遍布整个南京政府前他是不打算担任这个第一人。

于是杨森在那个位置一直坐着,即使后面南京政府改组,选举的国家总统也是杨森。

而杨总统也一直在南京政府中扮演着润滑油的角色,调和着蒋某人、桂系军阀、唐生智、何应庆以及汪昭明等人的关系,给南京国民政府这辆破车修修补补。

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各方势力推出来的现在民国明面上的总统,却也没有支持蒋某人,虽然也没有支持北方,保持着中立,但在蒋某人眼中看来,杨总统的态度倾斜不过是根据战场天枰调解而已。

“校长,胡汉明和唐生智是否需要调离南京……”戴立小声提出意见。

蒋某人眉头一挑,手指在桌上有节奏的跳动。

显然是有些心动了。

戴立也觉察到了,心中猜测着蒋某人的心思,正准备开口的时候,忽然传来敲门声。

“委座,河南急电!”是陈果人焦急的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