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泰曾投靠过北洋军阀,投靠过孙逸仙,也投靠过西南军阀,当初他拿着蛰居五年写出的万言书陈述他对中国时局的看法和对现时政治的主张,虽然得到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高度钦佩,但都认为此人在政治上靠不住。
后来杨永泰通过关系在南京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手下某了个顾问的职位,后来与熊世辉、黄符等人相识。
而杨永泰在民国初年也并非默默无闻,实际上早在北洋政府时代,杨永泰便是政学系首领之一,在民国初年的政坛上曾一度活跃。
二次北伐时就昂委员长赶到自己幕中人才匮乏,尤其缺乏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谋士”。后来经黄符引荐,结识了杨永泰。
在岭南战争中,杨永泰上书万言,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主张,得到蒋委员长的赏识,任命其为武汉行营秘书长,在岭南战争中表现出了精悍的政务能19力,由此得到蒋委员长的信任,遂与熊世辉、张群等成为政学系的核心人物。
而当蒋委员长提出‘南北开战,胜算几何’的问题时,戴天仇和杨永泰对视了一眼,两人似乎早已商讨过此事,只见杨永泰上前一步,看向那些正在忙碌的参谋和将官们,提问道:“如今国府军备如何?整训的德械师几何?”
“辞修(陈诚的字),你来回答。”蒋委员长看向一名中将军官。
“是!”站出来的赫然是蒋委员长的心腹爱将陈诚。
此时的陈诚经历了岭南战争后,已经是身居高位,年仅36岁。
身姿挺拔的陈诚从地图前走过来,向蒋委员长敬礼后解说道:“目前国府整训部队及未整编部队,共有182个步兵师,46个步兵旅,9个骑兵师,6个骑兵旅,4个炮兵旅,8个炮兵团,陆军现役兵员达到了180余万人,此外还有随时可以补充入正规军的预备役30万,总兵力超过两百万人!”
陈诚口中的未整编部队,自然就是那些军阀部队。
杨永泰开始计算起来,陆军可以调动的兵力不算预备役的话大概有一百八十万,而其中已经有五十万投入了争川之战中,蒋定文手下十五万人在广东平乱,河南、苏州两省有六十万兵力防备北方,而其他四十多万兵力则分部在长江中下游。
这其中还包括正在整编的十个德械师,以及即将进行下一轮整编的二十个德械师,但在湖北整编的十个德械师至少要三个月才能整训完成,所以这十万人可以暂时不算。
而北方经过几次战争后已经逐步扩军,至少拥有一百五十万兵力,而且装备精良,除了在边疆防备苏国的装甲军,其他部队每个军都有成建制的装甲旅和机械化步兵,战斗力很强悍,连日军都能按在地上摩擦的那种。
“而且我们中央军战斗序列也非常混乱。”说道军队,陈诚思索一阵后还是向蒋委员长提议道:“目前我军不仅有军、师、旅等部队编制,还有纵队、路军等编制,这些都是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岭南战争后遗留下来的,如今各部队驻守地区分散,调动起来非常复杂麻烦,恳请委座整顿军队战斗序列!”
正如陈诚所言,在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时,为了方便指挥,都是将各师、各军部队编为路军或纵队,那个时候战争初始,方便指挥,但几年下来后,各部队调动频繁,指挥起来也繁琐不堪。
蒋委员长听着心腹爱将提出的意见,缓缓点头:“战斗序列是该重新调整了,你回去做一下相关准备,路军和纵队编制撤出,重新编为集团军吧。”
“是!”陈诚立正敬礼,心中澎湃不已。
整顿军队战斗序列的重任落在了他手中,再次证明了蒋委员长对他的宠信。
“现在我手中有一百七十万正规军和三十万预备役。”蒋委员长看向杨永泰。
虽然他没有再说话,但杨永泰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
“委座!”杨永泰眉头凝重,微微叹息一声,躬身道:“虽然我军拥有两百万兵力,但若是南北开战,我军唯有舍弃中原,退守长江以南!”
嘶
书房内不少参谋和将官纷纷吸了口冷气,虽然他们都知道这可能是必然的结果170,但没人敢直接在蒋委员长面前明说。
戴立也惊诧于眼前这人的大胆,他小心翼翼地看向蒋委员长,只见后者紧了紧握着权杖的双手,脸色不变,双眼冷漠:“何以见此?”
杨永泰回道:“委座还记得白里先生曾提出的对日战略吗?”
听到蒋白里这个同宗,蒋委员长眉头微挑。
去年蒋委员长打发蒋白里去北边打探一下情报,结果这家伙倒好,直接跟薛霖跑了!
不过蒋委员长也不得不承认陆士三杰的能力,这也是蒋委员长当初为什么不杀蒋白里反而和他和好的原因之一。
“白里兄曾一直扬言日国狼子野心,对我华夏的侵略意图从未停止,东北战争前我也曾听闻过白里兄的战略雄图。”蒋委员长缓缓说道。
《国防论》虽然是1937年才写出来的,但蒋白里一直警惕着日国的狼子野心,这些年来的言论也一直有着各种中日开战后的各种战略理论…
第564章:东守西攻
在日国陆士军校期间,蒋白里、蔡锷、张晓准被称之为‘华夏三杰’,注定将成为非凡人物,回国后被传为‘陆士三杰’。
其中蔡锷无论是军事理论还是统军之能都是最出众的,但却英年早逝,1916年因喉癌病逝,年仅34岁,而张晓准也在1925年3月因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44岁。
唯有蒋白里活的最久。
蒋白里不仅军事才华出众,也是民国时出名的文人,曾与胡适一起创办过新月社,与徐志摩为至交好友,当年因为倒蒋案,蒋白里被抓捕入狱时,徐志摩曾义愤填膺地卷起被褥,大喊着要进去陪蒋白里坐牢。
他是一名文人,也是一名军人,蒋白里最大的梦想就是亲手击败日军!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蒋白里北上东北后接下了薛霖递过来的橄榄枝。
不过蒋白里一直将日国视为华夏最大的敌人,不仅到处宣扬日国的狼子野心,也曾赴欧美考察,根据各国战争,总结着救国之路!
他曾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阐述对日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将日军拖垮拖死!
而杨永泰虽然没有蒋白里的军事才能,但他也是赫赫有名的谋士。
当场就给蒋委员长提出四点战略!
“第一,南北战争敌我双方都是华夏人,属于内战,薛霖有《移民法案》《许英智法案》支持,无数农民翘首以盼镇北军南下入驻中原,所以一旦开战,我们唯由打大会战才能拖延时间,否则步步坚守后退,反而会给他们步步蚕食的机会〃〃!”
“第二,主动出击山西和西北,迫使镇北军将主力投入西线,让其不能在东线和中原集结太多兵力,否则以镇北军的装甲优势和海军优势,东线失守最快!”
“第三,充分利用长江以南的山地、湖泽地利,抵消镇北军的装甲优势!”
“第四,请做好失去江南的准备!调海军过宝岛海峡南下广东平乱,否则中央海军在北方海军面前不堪一击!”
蒋委员长也明白过来,杨永泰为什么拿蒋白里的理论开头了,原来是将北方定义为比日军还强大的对手!
不过也是,镇北军在东三省击败了日军,在上海长江口吃掉了日军一支舰队,甚至差点打过鸭绿江,战斗力的确是非常强大!
这四点面面俱到,即使是陈诚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中年人的确是一名出色地参谋人才,如果放在古代,也是很出色的谋士吧。
蒋委员长细细品味着杨永泰提出的四点战略,虽然不想承认,但海军的确是他最弱的一点。
他心里也明白,一旦开战,北方海军南下,甚至主力部队都不用调动,只要来几条重巡洋舰就能将他手里的中央海军给收拾了,然后江南一带则是最容易失守的!
“具体说说?”蒋委员长示意杨永泰继续。
“是,委座!”杨永泰微微躬身,宠辱不惊道:“目前镇北军已经占据了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三省驻军超过三十万,足以形成三路大军南下!”
蒋委员长缓缓点头,心情沉重。
镇北军三万军队打得自己五万中央军精锐溃逃,而且那还是西北山地,那这三十万大军若是拿下中原,怕是六七十万都难以挡住哦。
杨永泰走到了地图旁示意道:“我们可以采取田忌赛马的战略!”
“田忌赛马?”不只是蒋委员长,陈诚等一众高级将官和参谋们也好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