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多半是怕了,毕竟这里可不是辽东那荒蛮之地,孔圣人的故乡,衍圣公府的所在地呐。”
“还有那个李向阳,最近闹得最欢的就是他们这群人,好好的老师、政府官员不认真当,整天想着给那群泥腿子出头!”
“听说河17北那边已经跑了四五十万泥腿子了,都去了东北,薛帅还没入关时就在东北开荒搞建设,过去就送二十亩地保底,河北的地主士绅们可愁哭了脸,好多人家差点开春连种都播不下去!现在又出台了个什么《土地移民法》,10元可以买20亩地!百亩封顶!你说说!这些泥腿子、苦哈哈们听到这消息乐的跟土狗似得!”
“哎,这薛帅到底要搞什么?历朝历代有这么给泥腿子们送田地的?有这么多土地还不如直接出售给我们呢!”
“诶,那些泥腿子们在那什么农会的鼓动下,搞起了罢收罢梗,这可怎么办啊?”
“嘁,泥腿子每年交我们七成租子,剩下那三成还要留点谷子耕种,他不收粮,等着全家饿死啊?我倒要看看!谁家能熬下去!”
“可眼看着地里那么多金灿灿的谷子,不收多可惜啊,第二季的秧子都已经育苗好了,就等着收割了把地翻耕一下种第二季!”
“你们说,有没有什么办法弄下那几个家伙,特别是李向阳那个莽夫!”一个有些冲的语气出现,顿时引起众人的注意。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脸上有道疤,拿筷子的手隐约可以看到一些老茧,在场的人都认识这人,曲阜最大的盐商刘青海,在整个山东盐商里都能排的上号,清末的时候就拜在了孔府下,可以说是孔府扶持起来的。
在这乱世中,二十多年能还能占着曲阜第一盐商的位置,可想而知必然是一个狠人!
据说他不仅在北方几个盐场有关系,在前东北海军那儿也有些门路,手下养着几百号运盐的镖师,都是些亡命之徒。
挡下有人看向了孔令嘉,这位当代孔家的掌门人,虽然等衍圣公孔德成过了十八成年后就要将权利交出。
孔令嘉皱起了眉头,呵斥一声:“那陈月等人都是政府的人不说,李向阳还是驻扎山东的四师退役,脑子里想什么呢!”
言下之意是不想招惹他们,但并不介意给一点小教训。
“是我唐突了。”刘青海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已经有了计划。
另外一名士绅询问孔令嘉:“相信这件事省里已经知晓了,那新任省长张维可是军旅出身,薛帅嫡系,肯定会护着那群小兔崽子。”
“哼!”孔令嘉手中就被置在桌上,脸色涨红道:“这民国政府可是在南京!其他地方我不管,曲阜还不一定是他们说了算!”
众人心中一凝,纷纷想到了如今的民国财政部长孔祥喜!
孔部长可是孔圣人第75代世孙,按辈分比孔令嘉还高一辈,而且民国四大家族中,孔家可不仅仅是孔祥喜一脉!
孔祥喜这一脉一直与曲阜孔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1924年孔祥喜下注广州民国政府,担任了财政厅长,宁汉之争后投靠蒋委员长,通过家族联姻成功与蒋家、宋家绑在了一起,在千年孔家中的地位也越发高升。
三年前的辱孔案,还多亏了孔部长从中周转,不仅得到了蒋委员长的支持,还得到了国际友人的支持,这个国际友人嘛,自然是犬养毅等人!
聚餐结束后,士绅们各自回家,孔令嘉也开始思索着怎么向南京政府打报告,如今这佃户的事情闹起来,孔令嘉看似运筹帷幄,实际上也担心薛霖站在泥腿子那边,这样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就必须得动用南京政府那边的力量了。
像三年前的辱孔案一样,到时候看薛霖是要泥腿子还是要掌控了华夏过半资源的士绅阶级!
另一边,刘青海回家后,却是见了一人。
“怎么样?孔家准备什么时候收拾李向阳!”一名年轻男子脸上略带青肿地走了过来。
“钱兄,那李向阳不好收拾啊,孔家不想把事情闹大。”刘青海坐下后叹了口气。
钱友德一听,怒道:“这李向阳他们都搞起农会要整曲阜士绅了,孔家还坐得住?”
说着,他蹭到了刘青海面前,恶狠狠道:“要知道昨天的事儿已经传到济南了,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北方!若是那个薛霖偏向泥腿子们,到时候可就不只是曲阜一地的事儿了!”
刘青海也皱起了每天,虽然他家里只有一千多亩地,大部分收入都是靠着贩卖盐铁而来,但这件事闹大,他家里那些佃户也难免不会987起其他心思。
“我准备教训教训李向阳他们。”刘青海说道。
“怎么个教训法?”钱友德欣喜的问。
“这事儿也不好弄大啊……”刘青海略带纠结,孔家的意思是敲打敲打,但那些人是敲打一下就能搞定的吗?里面不说李向阳他们几个,还有二师的学生老师们,当初辱孔案可是直接跟孔家杠上了,整个华夏民国吵了小半年!
“不如刘兄将这事儿交给我去做如何?”钱友德兴致勃勃道。
“钱兄准备亲自报仇?也……不错!”刘青海眼皮一跳,或许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到时候就算出事儿只要自己撇清关系就是了。
“哼哼。”刘青海抚摸着脸上还没有散去的青肿,虽然已经三个月了,但那日被一个当兵的泥腿子羞辱的仇可一直记着呢!
噔!噔!噔!
棒打之声从外面传来,在漆黑寂静的夜里传荡开来。
“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钱友德看向窗外的夜色,嘴角一翘,随着街上打更人的口号,跟着轻轻呢喃了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ps:今天保底五更,这是第一更!
争取今天把这个事件写完,主角要铲除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孔家…
第469章:大火【2/5】
1932年8月27日夜,一场大火点燃曲阜城内一处不起眼的院落,火势蔓延到周围,席卷了一片城区,深夜的居民们被哭喊声惊醒,但火势已经蔓延,整个曲阜都被冲天的火光照亮,妇女孩子的哭喊声,政府组织救火的高声充斥着曲阜。
当在济南火车站接待所休息的周博恩和许英智得到消息时,时间已经到了28日中午。
本来想在济南拜访几位学长的两人直接懵了。
许英智颤抖的手拿着电报,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英智!英智你坚强点!”眼见旁边的友人目光涣散,整个人都瘫软在椅子上,周博恩惊慌地上前摇晃着许英智。
许英智手中的电报缓缓落下,只见上面写着“曲阜大火蔓延鼓楼北街三个房区,造成七人死亡,二十六人受伤……”
29日,曲阜下起了连绵的阴雨,天空中布满了阴霾。
从济南回来的许英智手里拿着一把伞,手中提着藤箱,站在曲阜医院的大门前,与他一同的还有无数身披蓑衣甚至连蓑衣都没有,就光着膀子,脚踩泥土,任由风吹雨打的佃户们。
比前几日多了数倍!整整数万佃户拥入了曲阜城!
令人头皮发麻!
索性的是这些农会的骨干成员在二师志愿者老师、学生们的帮助下一起帮警察维持着曲阜城内的秩序,并没有造成可怕的动乱。
甚至连吵闹都没有,无数佃户就这么静静的站在医院门口,黑压压的一片片的,挤满了一条条街道,将整个曲阜围的水泄不通,城内的士绅一边骂着哪个疯子做的事害苦了大家,一边纷纷关上大门,将护院拉到庭院将金银财产都收拾起来送往地下室。
数万人的沉默反而让无数人心中发虚,心颤不已,欧阳恒连伞都没打,额头的汗水和雨水混在了一起,不断向佃户们解释着一定会将这件事调查清楚!还被害人一个公道!
“英智,走吧` ~。”从里面出来的周博恩拿到了县长的允许,拉着许英智焦急的往医院里走去。
两人疾步快走,手中的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仍在了地上,走着走着,许英智的情绪更加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