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抗战之红警无敌(1-940) > 第129节

第129节

会馆,是华夏明清时期形成的一种同乡或者同行业者组成的团体,比如在北平的湖广会馆,就是以湖广人为主,凡是上京赶考的学子,亦或者从湖广远道而来京城的文人雅士、巧匠名伶,都会第一时间拜访湖广会馆,联络乡谊,而身为同乡,自然也该在异地照顾乡民,联络感情。

而在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后,虽然没有了大量进京赶考的学子,但各地在京的官吏及家人、商人、学生,继续使用会馆,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打击排挤政敌;协调工商业务、应对同行竞争;联络同乡感17情、抒怀政治见解。

当然也有暂借一隅之地小住一时的乡亲和故人,来此或集会、或宴请、或祭祀乡贤等等……

之后进入民国,会馆的使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同乡会”和“行业工会”性质的场所了。

湖广会馆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其中戏楼建于道光十年,舞台为方形开放式,正中挂有“霓裳同咏”的匾额,两侧的对联也重新刷漆。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面两层可容纳千人的看台上,数百观众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舞台上的一出京剧。

薛霖走进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一波高潮,看台上的数百观众齐声喝彩,吓了薛霖一跳。

“哟,这么多人啊。”一身便服的薛霖手里拿着一把在湖广会馆门口买的折扇,推开了因为刚才观众的起身喝彩挡在自己面前的雷武,饶有兴致地看着几乎快要坐满的会场。

“薛……主任,台上表演的是《贵妃醉酒》,表演者则是梅兰芳大师……”苏秉文的话还没说完,薛霖猛地合上手里的扇子,倒是把苏秉文吓了一跳。

“台上者是梅兰芳?”薛霖对这位民国艺术大家可是闻名久已,可惜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访这些大师。

苏秉文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梅兰芳大师一星期前和齐如山、张伯驹等大师组团去香江演出了,此时在台上表演的是梅兰芳大师的弟子李淑芳。”

薛霖哦了一声,有些淡淡的失望,还以为能见到梅兰芳大师呢。

虽然对梅兰芳大师的弟子没了多少兴趣,不过薛霖对华夏戏曲却产生了不少兴趣。

正在薛霖踮着脚性质慢慢的想看清楚台上戏曲的时候,一旁的便衣警卫把湖广会馆的负责人带了过来。

湖广会馆的馆主是一位五十多岁,两鬓白发的老人,一身青色长衫额头已满是大汗,见到薛霖,连忙作揖道:“湖广会馆樊荣见过薛……”

最后时,硬是被苏秉文用眼神打断了话。

樊荣惊呆了,看到薛霖一身便装,周围的大汉也一个个便装的模样,脑袋猛然开窍,连忙躬身作揖道:“薛老爷!”

周围的观众们正沉浸在梅兰芳大师亲传弟子的《贵妃醉酒》戏曲中,此时角落里的薛霖等人反而显得有些异常。

“樊老板,幸会幸会。”薛霖带着一副墨镜,合上折扇,嘴角微笑,略作回礼。

樊荣这才松了口气,苏秉文跟警卫员小声交流后,对樊荣挥了挥手:“樊老板,就不用那么麻烦了,我们自己去二楼包厢便可。”

“不麻烦,不麻烦!”樊荣连忙在前领路。

薛霖知道,在这个动乱的年代,自己若是表现得平易近人反而会给人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

于是他在樊老板的领路下,打开折扇,大步上楼,宛如某家公子来此听戏。

后面的苏秉文等人也连忙跟上。

一边走在二楼的走廊里,隔着人群和护栏看着舞台上的戏曲表演。

樊老板赶紧小声解释道:“这是《贵妃醉酒》的第三场……”

薛霖也不认得京剧的打扮什么的,只听得一人唱腔道:“裴力士!”

随后一人急返回,道“奴婢在”。

接着,两人就唱了起来。

“倒是有些意思。”作为后世接触多了网络的薛霖对传统戏曲虽然不懂663,却有些兴趣。

而且他来的那个年代小时候有电视,长大了有手机电脑各种网络娱乐,然而这个年代,电视才刚刚被发明没几年,人们的娱乐活动更多的是传统戏曲,其次才是电台、报纸等。

不知不觉,当薛霖回过神来时,已经来到了一间包厢,门口的便衣保镖还是自己的贴身警卫团,薛霖和雷武一道,他们便认人出来,退到了两旁。

这些被华夏军界和政界称之为北海保镖、北海警卫团的警卫都是红警系统出身的三星精锐士兵,可见施华蔻在薛霖心中的地位之重。

薛霖进入包厢,苏秉文识趣的关上了们,安抚了一下樊荣。

包厢内的东西并不多,一张方桌上三两零食和一杯茶,左右白瓷花瓶装饰,方桌右测一白色旗袍的靓丽少女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舞台上,莹莹皓齿是不是轻哼几句。

如此美丽的画面,让薛霖也忍不住心情愉悦起来,坐在方桌左侧的椅子上,折扇合上,放在桌面,手里抓起瓜子,翘起二郎腿听戏。.

第352章:关于传统文化的思索

慢慢的,薛霖看着舞台上的戏曲渐渐入迷。

自从回到了这个时代,一直没有娱乐活动的他似乎总算找到了一点可以打发时间的东西,而且戏曲文化也是华夏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边看着台上梅兰芳大师的亲传弟子李淑芳表演的杨贵妃扮相俊美,表演中正平和,雍容大气,吐字行腔珠圆玉润,铿锵有力,偌大的会场里,数百人齐聚一堂,依旧能清晰的感受到她在舞台上的神采。

薛霖看着舞台上的杨贵妃,渐渐陷入沉思。

在他的那个世界,华夏经历了太多,直到八十年代才可以说是开始正是崛起,到他来的那个年代,虽然华夏的综合实力已经是仅次于美利坚的世界第二强国,陆军更是在高丽半岛打败过以美军为主的国际联军。

但在文化上,因为早年的动荡,以及日国在七八十年代重新崛起后对华夏的文化输出,致使华夏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在文化领域方面,一直都处于弱势。

庙会被说成是日国专属,汉服被一群愚民认作日服,当街烧毁,真是可悲又可叹。

薛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那些大哥哥、老师、长辈们常常说起‘要努力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出国留学,移民国外。’

长辈亦是如此,可见那个时代的悲哀。

也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人崇尚过洋节日,什么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华夏自身的文化节日却正在逐渐消失,不少节日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连端午,也被隔壁的南韩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

这时候,华夏人才慌了起来。

这些华夏文化的瑰宝,可不能在让他们被淹没。

薛霖暗自捏了捏拳头,心中感慨甚多,至少这个时代正处于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国家实力、军事实力为主。

还没有到达半个多世纪后全球民族意识大觉醒,以贸易输出和文化输出为主的时代。

一曲唱罢,台下掌声雷动,所有观众都举起双手用鼓掌表达自己的热情和喜悦。

薛霖也从思绪中清醒过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震撼,至少这个时代的国民,对自身的文化节日,普遍报以很乐观的态度,有大力推广的基础。

“今日薛帅似乎很闲啊,还有空来陪我这个小女子看戏~“。”施华蔻温婉如玉的声音传入耳畔。

薛霖侧头,这位中俄混血少女的身材被白色旗袍包裹得淋漓尽致,那汹涌似乎要将领口的扣子崩开似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