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抗战之红警无敌(1-940) > 第104节

第104节

“李大哥,开头写给谁呢?”钟乐给钢笔打满墨水后,准备下笔了。

“嗯,写给我师父的。”李光摸了摸大光头,嘟囔道:“我大师父好像叫惠定大师,二师父叫慧如大师”

钟乐在在信纸上写到‘致敬爱的惠定师父、慧如师父’。

“大师父,俺托军邮给你们邮了三十个大洋,薛帅补发的军饷,俺现在在镇北军里当兵,薛帅可把俺们当精兵养,顿顿有肉吃,天天都出操,薛帅就是把东三省从小鬼子手里收回来的大英雄,虽然以前大家都叫他新东北王,但俺们也加入镇北军了,跟着叫薛帅!”

“俺以后给薛帅好好当兵,就行几百年前给戚大帅当兵的和尚前辈一样,俺在军营里吃穿都不愁,军队包了的,这些大洋您交给二师父保管吧,他知道该买写什么,俺不在的这三年,不知道师弟们长大点没,特l别是小师弟,现在还在入学阶段吧,听说大帅拨了几千万要让华北和东北的孩子都读书,师父也让师弟们去读书吧,这个混沌的世道,躲在山里也不是办法……”

断断续续说着140说着,不知不觉一张信纸就写完了。

李光还想唠叨什么,被钟乐提醒后才发现都快没地方写了,赶紧说了最后一句。

“等过几个月俺也学会一千个字了,就可以自己写信给师父们看看了。”

落笔——不孝孽徒智武。

“原来李大哥的出家法号是智武呀。”钟乐写完落笔后,饶有兴致的看了几眼。

“哎呀,看什么看,不就是个法号吗?”李光抢过信纸,塞进了信封里。

“我先去军邮处把这个邮出去。”说完,李光将补发的三十个大洋一个子不少的包了起来,和信封一起拿着,就要出去。

“诶,记得半小时后有扫盲班和文化课啊!”正在看书的副班长叫了他一句。

“知道了副班!”

李光拉着钟乐,两人拿着各自的家书出了宿舍,出去的时候还差点撞到刚回来的班长和张混子几人。

“诶,他们急匆匆的干嘛呢?”张混子光着膀子浑l身冒着热气,皮肤发红,显然澡堂的水温不低。

“寄家书呐。”副班回了一句,扭过头继续看三字经…

第262章:军队扫盲文化课

晚上,军营食堂灯火通明,一队队战士坐在一天三顿吃饭的桌子上,足足四个旅,近四万人,不只是食堂被挤满了,临时在校场上搭建起来的以连为单位的课堂也被塞得漫漫的。

一根根电线被牵进帐篷里,点亮了一个个灯泡,散发着明亮的光芒照亮着战士们学习的地方。

识字从军用扫盲教材开始,这据说是薛帅命人制定的扫盲教材如今已经成为了北方政府扫盲专用教材,而更为充实详细的版本则划归了六个年级,分给了小学的孩童们学习。

李光和钟乐两人最终还是迟到了,两人也知道每天上课的时候连指导员都会点名,亲自给他们上课,所以他们没有将在旧军队时偷偷摸摸混进去的习惯带来,而是正大光明打开帐篷们,直挺挺的站在门口,大喊:“报告!二连一排一班李光!钟乐!请求归队!”

在帐篷里上课的整个二连上百战士都被这两人惊动l了,好奇的忘了过来,同排同班的战友纷纷担心起来。

指导员陈熙光正在讲历史,突然被这两个家伙打断,冷着脸拿起刚才的点名册看了眼,虽然知道他们两个是去寄信,但也太慢了,都上课五分钟了才赶来。

“你们干嘛去了?”陈熙光轻哼一l声,冷声问道。

“报告指导员!”李光抢先道:“我拉着钟乐去寄信了!”

一旁的钟乐瞪大了眼睛望着身旁这个比自己高了一个脑袋的大光头,支支吾吾道:“指导员……是……是我非要去寄信,然后执勤的战友和军属部的战友找到我说我母亲来看我,李大哥担心我没没注意时间就一起去了,然后就迟到了五分钟……”

“行了行了。”陈熙光也算明白事情了,瞪了李光一眼:“这种事情本人可以直接请假,李光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李光立正大声道:“报告指导员!您昨天说的,作为战友!同去同归` ”!”

一句同去同归,让在场上百战士心里泛起一丝暖意,李光身旁的钟乐更是鼻子都酸了起来。

“嘿,你小子!”陈熙光指了指李光,忽然眯着眼挥了挥手:“赶紧下l去吧,这么大个光头反光得我眼睛疼。”

“哈哈哈哈哈!”

下面的战士们轰然大笑。

李光尴尬的摸了摸光头,他们出去的时候着急忘了带军帽,回来的时候自然是赶着来上课,也没有会宿舍那军帽。

“今天呢,主要给大家讲将近代华夏是如何沉沦的。”等两人回到自己的班做好后,陈熙光咳l嗽了两声,看着台下上百双眼睛道:“刚才我们说到落后就要挨打,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落后了西方数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差距呢。”

一名战士举手,陈熙光伸手请他说。

那名有些腼腆的战士站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让他有些怯怯的语气说道:“因为洋人会造钢铁战舰,会造钢枪!还会造大炮!”

“那我们为什么就不会造呢?”陈熙光继续问道。

“这个……”小战士摸了摸脑袋,红着脸摇头:“指导员,我不知道。”

“没关系,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好了。”陈熙光对小战士鼓励一笑,让他坐下。

随后缓缓说道:“在历史上,公元十三世纪,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由中亚的阿拉伯人翻译传入欧洲。”

说着,陈熙光在背后巨l大的世界地图上用教鞭一指:“这里是新疆,这一带就是古代西域,而这一带,则是中亚,我们与欧洲文明相隔这么远,技术和文化上的交流在没有大航海之前基本都是由中亚的阿拉伯人做中转的。”

“在蒙古人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时候,火器在军事上的使用方法传入了东欧,由此引发了欧洲人对火器的热衷。”

“很多人就要问了,既然火药和火器是我们华夏先有的,欧洲人后来得到的,为什么他们发展的比我们快呢?”

“这里面就要牵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华夏两个朝代,明朝和清朝。”

“文艺复兴是欧洲人崛起卖出的第一步,他们解放了很多思想,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而与其同时,欧洲发生文艺复兴开始慢l慢变强的时候,华夏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残暴的满清入关更使得我们华夏文明沉寂了两百多年!”

“在明朝前期的时候,华夏火器领先世界,进入明朝中后期的时候,中西方在军事、科技领域可以说是互有所长。”

“然而1644年满清入关后,华夏陷入满清统治的黑暗之中,满清害怕我们汉人造反,于是禁止了火器的研发,担心我们汉人坐船出海逃跑到当时还是国姓爷统领的抗清根据地台湾,又实行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

“.‖于是华夏与外界的文化、经济、科技的交流便断绝了,直到英格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华夏的大门,华夏内的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才发现,原来华夏已经落后西方很大的距离了。”

“指导员!”李光举手。

陈熙光:“有什么要问的吗?”

“为什么英格兰人要打我们?因为我们禁烟吗?”李光站起来,脸色满是怒气。

“这个问题问的好。”陈熙光点了点头,对众多同样怀着疑问的战士们解说道:“英格国在亚洲能动用的兵力不超过五万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格国动用的兵力在两万人左右,已经抽调了大半,而当时华夏拥有上百万的陆军,四亿人口,为什么英格兰人敢这么做呢?”

“因为贸易逆差让英格国人想几个通商港口,于是求见满清皇帝,然后满清皇帝(吗得赵)要英格国的外交人员向他下跪磕头,外交人员以‘即便是他们的女王陛下也只是施以敬意’为由拒绝下跪,然后,满清就扣押了他们的外交人员,还孽待死了几个人。”

“嗯,这就是那场战争的原因。”陈熙光喝了口茶,看着下方上百张茫然的脸,耸了耸肩:“我们的确是被侵略的国家,可是侵略的原因就是这么‘幼稚’。”

“可能你们以前也听说过鸦片战争,听说过林则徐禁烟,听说过是英格国人挑起的种种事端,是英格国人发动l了侵略战争!但是!让英格国不惜与地球另一边的四亿人口发生一场可能会拖垮他们的大战争的原因,就是因为腐败的满清对世界格局的不认识,对外交的不注重。因为‘不下跪不磕头’而杀了他国外交人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