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在花开居酒屋老板的带领下来到了隔壁贵宾室外,小野寺幸树亲自敲门。
开门的是一眼疑惑的冈村宁次,他记得菜不是上完了吗?
当看到门外的小野寺幸树时,冈村宁次微微一愣,随后笑了出来:“小野寺君!你回来啦!”
赶紧将小野寺幸树带进室内,花开居酒屋的老板识趣的关上了门,擦了擦额头的汗。
室内,永田铁山、小矶国昭等人对小野寺幸树的突然到来非常意外,就连一向神情波澜不惊的石原莞尔也不由动容,毕竟这个家伙可是最开始和那支支那军队解除过的高级军官。
几人坐下后,冈村宁次等人纷纷好奇的询问起了在长春的战事,同时也是满洲全局崩盘的开端。
小野寺幸树虽然不愿再提起,但在做的不是少将就是大佐,都是陆军中最精锐的一群人,他也不好拒绝。
于是喝了一口清酒,侃侃而谈起来。
包括石原莞尔在内的众多军官都认真仔细的听着小野寺幸树这个长春战役幸存的最高长官的战争回忆。
而一旁的服部太郎则眼神瞟了一眼有些虚胖,脸蛋圆润的石原莞尔,心中心惊不已。
在镇北军对日国的情报中,最精英的那群最危险的名单里,石原莞尔可是第一位列!
没想到这么快就和石原莞尔相遇,而且还和他通过一顿饭认识了起来!
当石原莞尔转头看向他的时候,服部太(王得赵)郎才回过神来,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他。
“.”这就是当初在长白山中一直尽心尽职的服部太郎,可以说我能带着一百多人成功走出长白山,多亏了他!”小野寺幸树拍着服部太郎的肩膀长吁短叹。
“虽然太郎是平民出身,但会识字,有文化基础,梦想当一名为大和帝国开疆扩土的将军!我已经将他推荐给陆士学校了!”小野寺幸树对着众人说道。
冈村宁次等人点了点头,并没有太过关注服部太郎,和服部太郎简单认识一番后,就将话题转向了镇北军和备战五年后的战争。
服部太郎则像是第一次参加大人会议的小孩,乖乖的倾听着他们的交谈,同时开始分辨其他几位同样在危险名单上的日军精英,算是被小野寺幸树正式带进了日国大本营的一些军官圈子,以后能不能爬得更高,就要看他自己了…
第190章:东北农业【二更求全定!】
1932年4月初,明媚的春光降临了东北大地,往日覆盖了整个黑土地的皑皑白雪化作了涓涓细流,润色着这片养育了无数人的土地。
春耕将近,整个东北大地已经在开始进行田地的翻耕和水稻的育苗工作,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到处都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辛勤的老农们一到早就来到田埂间,开始育种工作和对水田的翻耕,当晨雾散去,明媚的春光照耀大地,到处可见的方田之间,无数农民挥舞着农具或弯腰,或墩身,为这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时节而忙碌着。
盘锦,位于东北平原上的城市,身处平原中心,是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一大早,薛霖就来到了盘锦城二十里外的唐家村,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看着春光明媚下闪闪发光的水田中辛勤工作的农民,心里长叹一声。
“总算没有耽误春耕的播种。”薛霖走在田野间,身后无数人簇拥着他。
既有盘锦市的政府官员,也有雷武带着的警卫队,还有一些或西装革履,或身穿中山装的工程师带领着团队,在对着远处的地形又看看手上的文件,勾画着什么。
盘锦市市长蒋玉文走在薛霖身860旁,给他讲解着盘锦市目前的情况:“截至到昨日,盘锦接纳的关内移民已经多达12100人,目前已经分散在了数百个村镇中。”
薛霖点了点头:“春耕的农具还够吧?”
因为拥入了太多的移民,再加上战争的破坏后重建的社会秩序,薛霖担心五金厂和农机厂的产能不够整个东三省三千多万人的消耗。
一身西装革履,文人出身的蒋玉文对初春的农耕数据信手捏来:“目前五金厂的农具已经全部下发,尽量做到了每户都有一套农具的程度,但是农机厂生产的联合播种机有些缺乏,而且农民们对联合播种机还是持有怀疑态度,目前申请联合播种机的只有少数几个村子。”
东北平原广袤无极,最是适合大型农业机械的施展,因此薛霖在二月底就在犹太家族的帮助下弄来了一个大型农机厂的设备,组建了奉天农机厂很快便投入了生产,只是产能还没有上来,习惯了用传统农具的华夏农民对这些机械还是持(bjag)有怀疑态度。
薛霖笑了笑,对蒋玉文的工作很满意:“百姓怀疑没错,毕竟事关一年的口粮啊,我们的推广员和政府人员要走进农村去,走到农民之间去推广,强调政府的补助和机器的高效率,今年就当是实验年吧,但我希望明年春耕的时候,这个数据能翻上几番,至少普及到百分之四十,毕竟东北平原,基本能大规模使用农业机器,所带来的效率是成倍增长的。”
蒋玉文苦笑道:“是啊主席,农业部的人已经到处在跑了,也在不断劝说本地士绅和村老,同时还在整理一套农业机械播种、收割的经验,明年百分之四十的普及度,肯定可以完成!”
走到一处水田间的薛霖蹲下身子,摘掉白手套,用手抓了一把黑土,在手里用大拇指拨开。
虽然他不懂太多的农业,但也知道这土地真的是太肥沃了!
“化肥厂那边提供的化肥推广程度呢?”薛霖蹲在田埂间,在水里洗了洗手。
蒋玉文:“目前已经有百分之十五的农户表示愿意尝试,但是推广困难程度还是和联合播种机一样,倒是联合收割机因为以前张大帅曾引进过一批,目前已经有不少村子的村委会联合起来凑钱或购买或租用,目前由盘锦市政府向奉天农机厂订购的联合收割机已经有三十六台了。”
“不过因为现在才刚开始育苗,距离十月收割粮食的时间还早,所以各村都还不着急。”
村民委员会,自然是薛霖的杰作,不仅有村民委员会,还有城镇委员会,村子里的村官虽然是本地的,但镇子里的镇官已经由镇北军退役的近万士兵补充。
这些因伤或因年纪太大而退役的军人,将成为薛霖统治东三省的重要基础,而更为珍惜的红警退役士兵,进入的则是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并且多在监督部门和司法部门,并且随时都有下到村镇普及司法知识、抽查当地村官、镇官是否贪污腐败的责任,毕竟只有红警士兵对薛霖才是真正的无私心。
上万退役士兵和近千退役红警士兵组成的几层官员让薛霖的北方政府正在高效运作,同时也保证了最大程度的限制了贪官污吏的活跃。
是的,只是限制活跃而已,贪污不可能彻底铲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欲,华夏又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只能对贪污腐败施以严惩,而不能彻底铲除。
薛霖拍了拍手,从田埂上站起来,看向一旁一位身穿中山装,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问道:“锐翰先生,你看盘锦的条件如何?”
沈锐翰,红警系统出身的农业杂1交水稻工程师,目前正在奉命组建杂1交水稻的研究项目,吸引了不少华夏农业人才的加入,比如年仅二十五岁毕业于佛罗里达州大学专学农业的袁泽天,已经成为了他的数个学生之一。
听到薛霖的询问,沈锐翰让学生们先继续做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工作,自己则向薛霖汇报道:“薛帅,这里的条件非常不错,水稻研究基地建设在这里的话,定能研究出适合黄河以北种植的水稻。”
袁泽天翻看着手里的资料,微微皱眉补充道:“老师,虽然这里条件合适,但是一年只有一季,要研究出杂1交水稻时间上花费的太多,不如在南方,比如海南选址同时建设一个南方水稻研究基地如何?”
海南一代,水稻一年可三熟,对于以一季为单位的杂1交水稻研究项目而言,的确更适合建设基地。
不过……
薛霖笑着道:“东北的水稻研究基地也可以一年三熟。”
“什么?一年三熟?”袁泽天等学生纷纷惊讶,蒋玉文等官员则是倒吸了口冷气。
“薛帅莫要说笑,东北怎么可能一年三熟?”袁泽天表情有些纠结的看着薛霖,感觉就像是看门外汉一样…
第191章:铁路工程【三更求全定!】
一旁的沈锐翰轻声笑了笑,向大家解释道:“是最新的玻璃温室研究项目,用特殊玻璃构筑的厂房,在里面种植水稻,可以认为调控气温和降水量,模仿北方模仿南方,模仿岭南大山和嫩江平原都可以。”
“玻璃温室?”袁泽天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报告,里面好像似乎是有提及,而且这个报告等级并不高,他们这些精英学生都可以查阅道。
沈锐翰点了点头:“玻璃温室虽然可以模拟出东北最适合种水稻的季节,但是为了保障最接近东北的环境,一年两熟最为合适。”
东北水稻从四月初育种,到十月开始收割粮食,近半年的时间,这便是东北最适合种植水稻的几节。
薛霖微微笑了笑:“我对农业真的不了解,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这些,今年的先给杂1交水稻拨款五百万元经费吧,很期待你们的成绩早日出~来。”
听到拨款五百万元经费,别说袁泽天这些学生了,即便是盘锦市的市长蒋玉文也-忍不住吸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