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五等分的欧洲亲王(1-590) > 第95节

第95节

在传统的认知中,教皇是一言九鼎,一句话就能摘掉国王的王冠。不过实际上这样的日子非常短,绝大多数时候,教会都是强势皇权的附庸。

而具体到罗马城,这座罗马遗族们掌握的古代城市,则是另一股小气候。

一大群罗马遗族形成的贵族,一直把持着教会的最高首脑。几个大家族轮番坐庄,互相腐败的统治着教会。

应该说,教会是一直在自我清洁,从下至上的。

在奥托家族不断南下之后,罗马城的宗教贵族也不得不让位于帝权扶持的教皇,这也是第一个德意志教皇和第一个法兰西教皇相继产生的原因。

可是奥托家族亡了。

如今的局势让人看不懂,西尔维斯特二世压制了这些豪门宗教贵族,却又没能完全压制。

他必须到处寻找能支撑自己地位的王国,这也是不久前,他跑到匈牙利为伊什特万加冕为王的原因之一。

看完了霍腾的履历后,西尔维斯特二世本想直接判霍腾与琼丝结婚,把那俩女贵族哪来的送回哪去。可很快,教皇注意到来自德意志国内的大主教正在吵的不可开交,纷纷辩论中央王权和地方公爵权谁更大。

教皇既不想得罪萨克森公爵,也不能任由国王被欺凌。

于是……西尔维斯特二世的教宗宝印在他迷糊思考的时候,在两个未婚妻的名字上都扣了印章。

接着,思考得头疼欲裂的教皇放弃思考,起身去观测星象,解脱压力了。

而这时,他的仆人来收拾桌案,奇怪的发现教皇竟然在一张纸上盖俩印。他误以为这是已经作出决断的文件,将其收拾起来,按照原路发送回去。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两个老婆引争议

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再回来时,没找到这张涉及到霍腾婚事的信纸,但他却接到了更加恶劣的消息。

伦巴第国王,那位头铁得不行的安度因·安斯卡尔茨,悍然越过传统边境,开始伸手向波河平原之南的各个帝国城市,一幅要扩张领土的模样。这引起各城邦振怖的同时,也牵扯出了到底支不支持康拉德国王南下加冕的问题。支持北方国王南下的皇帝派教士们,与支持独立自主的本土派教士们,吵的不可开交。

双方各有论据,一方说国王兵强马壮,足以威慑那些破坏秩序的混蛋,一方说各城邦联合足矣,意大利不需要皇帝,给他个虚名不行?

意大利缺乏国家概念,直到近现代意大利统一之后,很长时间以来依然如此。

可如今这堆烂账,却是谁都算不清楚的。

“自伦巴第人入寇以来,意大利纷乱五百年,至今还是意难平啊。”西尔维斯特坐下来,出神地望着一堆教区名册。

在查士丁尼大瘟疫以后,意大利地区就渐渐的变成已经迁都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帝国鞭长莫及的地区。他们在这边设置了总督,但大多数城市和教会民间都已经自行其是。这种散漫的状况一直到伦巴第蛮族在北方建国并逐渐文明开化。最后开化的伦巴第蛮子消灭了拉文纳总督,使得这些地区最后都渐渐被教皇管辖,而当伦巴第国王逼攻罗马城的时候,当时的教皇迫不得已,去找查理曼南下。

查理曼带来了统治。

当时内斗甚欢的罗马城贵族一番撕扯,让教皇利奥三世出逃,这位教皇便以不世之野心,以及当时罗马皇帝为女人伊琳娜之借口,突然给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早期开端。

客观地讲,查理曼的加冕是个偶然事件。但也是历史大潮中的必然。罗马帝国在不断衰退,摆脱帝权统治,但又急需要强权扶持的罗马教会,这颗没有根茎的藤蔓,就攀附上了强横的查理曼。

可查理曼千好万好,他有许多小妾和私生子的私德暂且不提,这位大帝却忘了改革日耳曼人传统的分封继承制。

他一死,三个儿子三分法兰克。

其中老大洛泰尔获得了中法兰克,但他很快死去,他的三个儿子将中法兰克王国分成了洛林王国、勃艮第王国和意大利王国。

再然后就是一系列绝嗣事件,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可以说是血脉相连,不停的争夺王座。

最后,加洛林家族在意大利也很快迎来比法兰西和德意志还早的倒台,几大贵族家庭不断争权夺势,其间偶然出逃的一位阿德莱德公主嫁给了奥托大帝,给他创造口实,南下夺取意大利,进而加冕为皇帝。

奥托大帝夺取意大利的策略,和查理大帝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他们在加冕之后,所使用的封号都大差不差,均为法兰克与伦巴第人之君王。由此可见,意大利的富庶带来的诱惑。

奥托家族三代人彻底改变了意大利的现状。如今这里的城邦一方面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一份子,一方面支持皇帝,但又和皇帝的索取与控制有直接冲突。他们在教皇的间接统治下,显得比较分裂。其中许多人,更是奥托家族指派过来的。

伦巴第王国则不然,这里属于米兰附近的波河平原,以反抗北方皇权为己任的安度因·安斯卡尔茨自持是皇家血脉,一度不承认皇帝。

但必须注意的是,统治城邦的大多数都是教士,是宗教贵族。这还是延续着罗马帝国时代的情况,宗教贵族在中意大利地段的力量尤为强大。

商人暂时还没那资格上台面。

“给安度因写信,询问他为何犯界。”西尔维斯特二世纠结万分。

到底是引北方的皇帝大军南下,还是扶持安度因呢?

在这样的纠结中,西尔维斯特彻底忘了还有霍腾的结婚问题这件事。

……

话题顺着这封判决书,走过冬日里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

无论如何,相对于一盘散沙的西欧来说,教会也算得上是组织度很高的群体了。

几位大主教都在等待西尔维斯特的回答。

但教皇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望着这张同时盖了俩印的回复信,脾气耿直的布尔嘉德直接就开骂了:“哪怕是路边的狗,它也知道拉屎只能在自家这边呢!哪怕是谁家的仆人,他也知道自己的主人只有一个啊。哪有盖俩章的道理?是,我知道许多贵族都有小妾,查理曼有很多老婆,北方那些贵族甚至私下里娶多个,可这不意味着我们文明之人,也能娶复数吧?秩序安在?文明安在?”

愤恨异常,恨不得亲自到罗马去当面质问教皇的布尔嘉德却对这份文件无可奈何。

这是教皇盖章的印信,理论上是教会中具有最高解释权的法律文件。西尔维斯特离谱的没有写下任何评价标准,于是在信息交流闭塞的德意志,关于这份文件如何解释就成了大问题。

威利基斯守成持重,拿到之后便坚称:“这是指二者皆可的意思。教皇也觉得只能二选其一,这是守成持重之策。”

徒弟布尔嘉德也是按照老师的方向去解读。

但是总有些怪异的。

比如科隆大主教赫里伯特,年富力强的前总理干脆开骂:“老昏聩的家伙,肯定是想一下娶俩,所以盖错了印章。建议驳回。”

别说,赫里伯特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人。因为他真的在意大利操持过国政。

持稳的马格德堡大主教塔吉诺,则是按照经学解释的方向:“按照印章先后,应该是先娶歌蒂斯迪乌,如果病夭或其他事件,再考虑康诺莎。这是先后有别。”

更离谱的也有。

以脑回路异常出名的特里尔大主教鲁道夫,就公然宣称:“这意思是可以娶俩是吗?那我也要娶俩。”

这将霍腾的婚姻风波推上了新的高潮。

但上升到一定高度,这反倒影响不到正在想办法援助卡塞尔伯国的霍腾了。

在霍腾不断运输粮食,援助卡塞尔难民的时候,帝国的上层贵族因为这个争吵不休。

有些别有用心之徒,更是以此为借口,准备先娶个二奶再说。他们可不在乎圣经里不是这么写的。

这件事,最终还是要国王康拉德再次拍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