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的想法,还是要请人看守。白天不用请,有人干活。请三五个人,晚上看守,带着铜锣,遇到歹人,就敲锣报警。”
“就依周阿公所言,请八到十个人,晚上分两班值守,每月给一石稻谷,不包吃住。”
干旱持续,码头镇上的稻谷已经长到一两八钱银子一石,乡民们已经吃不起。
安排好了茉莉花田,舜华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来。
八月初六,在长江装卸公司的股东例会上,舜华提交了一件事情给大家讨论。
起因就是,王衍爵准备在九江码头租用一座仓库,用于囤积和中转他在湖广和江西收到的粮食,这座仓库,他准备请舜华来做管理。
听完消息,袁鸿泰的第一反应就是:“华姐儿,你去九江,总部这边怎么办?”
舜华说:“第一,王公子在庐山与我有救命之恩,他有所请,舜华不好推脱。
第二,王公子在九江建中转站,不管是船运,仓库,码头装卸,都与咱们的业务相关,所以咱们参与进来,也能从中赚钱。”
袁族长心里感慨:不愧是商人,报个救命之恩,也要想着从中赚钱。
其他几位对赚钱更感兴趣,袁鸿亮说:“华姐儿,你就说怎么做吧,我们没你那脑子,跑跑腿还是可以的。”
舜华从挎包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摊开,指着自己列好的条款,向在座的人逐一讲解。
“先说仓库,预计用卡板两到三千个,幺叔的作坊,要加紧生产出来。
第二,这个仓库要建三到五个泊位,作坊这边要生产好相关的设备。跟九江府现在的码头一样,记账归管理,现场归吴老大和肖老大管理,你们二人负责挑选力工,组织人手。
第三,船运这边,舟大伯家的船,就不要接外面的生意了,被九江仓库租用,专职负责在鄱阳湖周边和赣江沿岸往返运粮。”
袁鸿亮见事情都安排完了,还没有自己的事儿,不由得急了:“华姐儿,安排二叔做啥呢?”
舜华指着下一个条款说:“二叔别急,您的任务最重,您负责带领装卸队,跟着舟大伯家的船队,执行护卫和装卸的任务。”
袁鸿亮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打架咱在行。”
舜华摇摇头:“二叔你的主要任务,是装卸货,至于护卫之事,自有官府派兵丁随行。”
“那还有啥问题?”袁鸿亮更加有自信了,着急地问:“咱们啥时候开始?”
舜华说:“二叔你找好接班人了吗?谁来替你打理江湾码头的那一摊子?”
袁鸿亮愣住了,是啊,新的生意,“钱”景十分诱人,但也不能失掉眼下稳定的利益啊。
袁鸿舟的脾气随-他老爹,他直接问道:“华姐儿打算怎样安排?”
舜华起身,提起茶壶给桌子上的茶杯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