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鸿亮做梦都没想到一个时辰就挣了八两银子,他巴不得晚上点着灯干活呢,闻言哪有不答应的?
一群人走在回村的路上,一路的兴奋,走到村口要分路的时候,袁鸿亮叫住大家,给每人分了三十文钱。
众人更加高兴了,平时去码头上扛大包,累死累活一天就挣三四十文,不到揭不开锅,都不愿意去干这苦活?
今天一个时辰就挣了三十文,活计还很轻省,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
袁鸿亮提着钱袋子回家,林氏还在油灯下缝制新衣,她在工地上挣了钱,让大嫂大林氏帮她买了两匹布,为三个孩子新衣服过年。
袁鸿亮把钱袋子在林氏面前打开,林氏吃惊地问:“当家的,哪里来这么多钱?”
“挣的,”袁鸿亮在太师椅上坐下,“给我倒杯水去,我还没吃饭,给我做饭去。”
林氏见了银子,也不计较,忙着伺候他吃饭,还端来半碗萝卜烧肉:“给你留的。”
袁鸿亮迟疑了一下,把那碗推开:“以后咱们自己买肉给孩子们吃,你不要带回来了。”
林氏的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想到前两天周李氏的咒骂,想到自己遭受的白眼,心里委屈得不行。
袁鸿亮也觉得对不起妻子,忙把今天到码头上挣钱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她听,“你夫君我一个时辰就能挣八两,一天干五个时辰,我看哪,这生意不比袁鸿泰那个木台子差。
咱们好好干,过两年也给两个儿子各起一座院子。”
林氏这才不哭了,两口子守着那几块碎银子,憧憬了半天。
袁鸿亮这才想起儿子还在老丈人家呢,他在太师椅上坐直了身子,对妻子说:“明日,去把秉万那小伢子叫回来,反了他!躲到他阿公那里,成何体统!”
第二天,袁鸿亮又叫了五个人,组成了一个二十人的装卸队。
袁鸿泰放下卡板的订单,让木匠师傅赶制了几台独轮推车。
这种车据说就是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在川蜀一带的山区比较流行,它只有一个轮子,只经有路,哪怕是羊肠小道,它也能能行。
舜华改良的推车,车箱是平的,方便堆放货物。
江湾码头上,众人都围在那架吊车旁看热闹。
只见两人在船上固定货包,一人在岸上操控吊架,轻轻松松就把货包从船上吊到了岸上。
一人推着手推车在旁边等着,货一放稳,就推着往仓库跑得飞快。
袁鸿亮有一个登记本,上面有每个人的名字,力工们跑一趟,就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按一个手印,他们挣的是计件工资,当然得跑快点了。
忙了一天,堵在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