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狠耍横,人家大舅还举着扁担呢,旁边还站着袁鸿泰!
“那……那……花苗的事……怎么了结?”
“一码归一码,这地是我家的,上面的豆子也是我家的,二叔别来折腾了。”舜华不松口,“幺叔正好在这里,咱们当面讲清楚,二叔再到我家地里来折腾,打死勿论!”
袁鸿泰不禁转头望向这个族侄女,双丫髻,素罗裙,还带点婴儿肥的小脸上,一双眼睛亮如天上的星子,眉眼弯弯,说“打死”二字时,语气平淡。
这族侄女,还是原来那个乖巧的舜华吗?
袁鸿亮最恨这个“一码归一码”,它意味着舜华随时可能找他算帐,他就象一头牛被人牵着了鼻子……
“你走吧,以后不准再到人家的地里瞎折腾,这地里栽花还是种豆,都跟你无关……”袁鸿泰怕事情闹大,陈大舅和周大田周二田,真的对袁鸿亮动手,忙把他支走。
袁鸿亮跟得了圣旨似的,拉着妻子跑了。
秉哲兄弟站在大人们后面,全都对袁鸿亮夫妻怒目而视!
好一场闹剧!
回到家,陈大舅还气不过:“华姐儿,真就让他毁了那两亩地?要不是你那个幺叔在,大舅今天非把他打出屎来不可!”
“大舅别生气,那两亩地,正好用来种瓜种菜,家里这些人,再加上周家一大家子,仅靠周家阿公开的那三五分地,哪里够?现在,有人给咱们开了两亩地,正好拿来种菜。”
正好,秋天收了豆子,冬天可以磨豆腐了。
周大宝因为报信有功,被奖励了一封月饼,一只板鸭,拿回家过节,这不是给他一个人的奖励,刚才的纠纷,周阿公和两个儿子也来站了队,作为东家,舜华要给他们及时的奖励。
这是周家人第一次站在她身后,作为她家的佃户,又是外来人口,敢站出来,需要极大的勇气。
以前,舜华家被族人逼迫,甚至关系到周阿公的亲孙子秉良,周家也不敢站出来说句话,无他,在袁家村,外姓人没有话语权!
七月底,中秋节快到了,乡人们开始准备过节,互相走礼。
陈大舅要回陈家村,舜华把中秋节礼托大舅带回去:两封月饼,两包糍粑,两坛黄酒,两匹靛青色细棉布,仿照阿爹在时的规矩。
码头镇的四爷爷那里,中秋节是两封月饼,两斤茉莉花茶,两包糍粑,两坛烧酒,四房家里的男人们常年跑船,喜欢喝性子烈的烧酒。
大房族长家和四房家是一样的节礼。
按以前的规矩,三房和五房也是要送礼的,这次舜华却没有送,她有意要让这两房的人,从长辈到晚辈都感受到她的冷淡和疏远,歇了他们的觊觎之心。
关于刘世祥家的节礼,舜华犹豫了很久,按这时代的规矩,应该是刘家来送节礼的,舜华没有倒贴的道理,她对刘世祥又没有感觉……
思来想去,最后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就当是给坐馆的先生送节礼了,刘家清平,于平常的四礼之外,又送了刘家阿娘、阿爷阿婆、小妹每人一匹松江棉布,连刘夫人的陪嫁嬷嬷,也送了一匹细麻布。
舜华很惭愧:“师兄,家里实在走不开,这节礼,还麻烦你带回去……”
刘世祥双眉扬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