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现在青云镇,宁沐出现在了镇外的山上,而不是在他的房间里,宁沐猜测应该是夫子去房间找他了,结果他不在,系统就把他放在了镇子外边,以此解释宁沐为什么不在房间里。
宁沐在林子转了一圈,捡了些干枝,用藤条捆绑背在身上,才往书塾走去。
平日里宁沐也会出来逛逛这青云镇,感觉这镇子今日格外热闹,街坊四邻都盛装打扮,就连流浪的,打散工的孩童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宁沐还在慢悠悠地往回走,一向热心肠的面馆大婶就坐不住了:“小宁啊,你快些回去换衣服,我们这镇子,有贵客要来咧!你们几个,帮一下小宁。”
大婶话没说完,几个身强力健的青年,一个扛着宁沐,一个扛着宁沐收拾的干枝,飞快地向书塾跑去。
张夫子看着宁沐被扛着进门似乎并不意外,刚收到府衙通告时夫子就去找他了,当时他并没有在房间里,想来应该是外出了。现在看这成捆的干枝,夫子就知道宁沐跑哪里去了,夫子没说什么,只是让宁沐去换身干净的衣服,洗把脸。
到底是怎样的贵客?
县官已经在镇子东门等着了,按照府衙的指示他们只需要在主道上夹道欢迎即可。
书塾不在主干道上,宁沐跟着书塾来到医馆对面的小茶楼,夫子要了一壶茶,一份茶歇。
张夫子:“来这里的贵客,绝大多数都是来这个医馆的,能让这群当官都跑去门口接人的,怎么也该是京城来的。”
宁沐看着关门的医馆,听说里面最厉害的郎中未过三十,十里八乡都有人慕名前来,之前也有过几次闹事的,闹事背后的势力,没过几天就没了,镇里人都说这郎中背后有大人物,只要不是故意找事的,医馆来者不拒。
就是,这个郎中似乎没有早起的习惯,每天都是正午才开门,有时更是末时才开。正想着,一个小药童拉开了医馆的木门,医馆小厮从里面搬出三张桌椅,三张桌子并不是并排放置的,中间的桌子和两侧的桌子拉开了半米远,形成一个三角形△。
张夫子:“有趣!医馆今日是要比医术啊!”
宁沐不解,没等宁沐比划,张夫子继续说道:“医馆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检查一下,医馆中弟子学习进度,就会在馆门口摆出相应的诊桌,由弟子先诊,弟子写下病症药方交给旁边的药童,药童转交给馆主,馆主复诊确定先前弟子诊断是否正确。而且,这一天,来医馆就医只收药钱,不拿药就不收费。听闻馆主只有两个弟子,如今摆了三张桌,馆主是又新收弟子了?”
两个扛着药箱的青年分别坐在了两侧的桌子,馆长引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童到中间的位置上,桌子对于他还是有些高,坐着只能露个脑袋,站在板凳上又太高,馆主下令把原先的长板凳换成了太师椅,又加了一个小凳子。周围的人都很讶异,这孩子,就有资格出来问诊了?
这孩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医馆的两位学徒也不清楚,似乎是师父从山里捡回来的,捡回来好几天了。但是这个孩子有些讨厌,医馆没什么人的时候,他喜欢把药柜抽开,看好一会,再推回去,再抽开旁边的药柜,有时他还会伸手进去,真是少一眼不看都不行。后院的那些半成品和新鲜草药也没有躲过这个孩童的手,不管看见什么都要凑过去。
小童:“我什么都没有吗?”
馆主柳禾:“你先用我的,缺什么你再说,开始营业。”
药童闻言,敲了三下挂在门上的空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