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中,刘寄端坐在宣室殿的最高处,看着下面的诸多臣子。
车骑将军窦贤,太傅杨昭,光禄大夫李质等等,刘寄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
对接下来的朝会十分期待,刘寄已经想好怎么对这个国家来进行一个比较大的改革了。
希望大清扫之后,这些人还能活着,刘寄心里冷笑道。
车骑将军窦贤居功自傲窦家一家独大,太傅杨昭门生故吏太多需要敲打和减除羽翼,光禄大夫李质多次上书请求设立州牧来总领地方。
这些人都有不臣之心,之前不动你们是因为我还未登基,现在终于登基了也可以和你们算算账了。
李质的心思刘寄心里怎么不清楚,在他前世的汉朝也是因为州牧的设立而逐渐走向分裂,外戚专权导致皇帝大权旁落。
不能让地方过于强大而中央薄弱,得想办法加强中央集权,刘寄心里想着各朝各代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三省六部制挺不错的,就是改革起来有点阻碍。还有就是锦衣卫,对了我怎么没想到锦衣卫呢。让我想想汉朝有什么官职可以设立。
刘寄脑袋一转想到了司隶校尉,武帝时期设立的掌管包括京师在内,具有纠察、弹劾中央百官之权,是皇帝的耳目之臣。看来接下来,需要来促进此事了。
“陛下,朝会开始了”齐常侍小声招呼着刘寄,刘寄才从思考中退了出来。
“是吗?那开始吧,诸位有何事要启奏”清咳两声,刘寄开始扮演他的角色了。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这是凉州刺史周洺前日发来的急报”御史大夫羊谷手里拿着一封信函,展示给诸位臣子看。
细绒两万众寇凉州,凉州境内多为其所掠,我大汉被掠人数数千!西凉军首领董昌率军固守凉州城不出,请陛下决断。
没想到,开局就是一颗重磅炸弹。朝臣叽叽喳喳的开始讨论起来了,刘寄看见这也是有些头痛。
如果不出他所料,又该有人提出放弃凉州了。这件事,从先帝时期就开始商议。
之前还是先帝头疼,到现在该他头痛了,果然议论了一会儿之后,太傅杨昭就又请求放弃贫瘠的凉州。
凉州从先帝时期就变成了大汉财政的巨大缺口,不提供财政,每年还要投入巨大的财政去供养凉州。
身处在京城的这群官员是天天嫌弃凉州的贫瘠,刘寄也是很恼怒的,要是因为凉州贫瘠就放弃凉州,那将来还要放弃什么?放弃大汉所有领土吗?
此事不再商议,刘寄很生气。吓了朝臣一跳,太傅杨昭看着一点也不慌,似乎不急,这次不行就下次。杨昭稳如老狗,似乎早有预料。
“陛下,凉州一事。臣有一计”光禄大夫李质跳了出来了,所说的不过还是设立州牧,以凉州的财政供养西凉军,朝廷不再拨付。
这样,凉州作为边州,以防备细绒为主。也加强了西凉军的力量,总体调配西凉军与凉州。
刘寄眉头一皱,似乎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可现如今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纵使他知道这个后期会出大问题可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啊,更何况现如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
“传旨,令西凉军董昌暂领凉州牧。设立州巡一职,掌管凉州的财政和赋税,由刘元代领。改绶刺史监察一州之官员和军政要务,可直接弹劾州牧与州巡。”
刘寄终于下定了决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听李质的建议,留了一些可以操作的空间。将原本州牧的职能进行分割,顺便还加强了刺史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光禄大夫李质,听到刘寄设立州牧的消息也是挺高兴的,认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但是看到刘寄对州牧权利进行了分割瞬间就高兴不起来了,这不是和没设一样吗?
看到李质脸突然黑了下去,刘寄心里也有些暗爽,你不是说要设州牧吗?我就给你设,之前不是你说着要的吗?怎么现在不要了。
“陛下圣明”李质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跳了。
“陛下,董昌闭城不战。理应受罚,请陛下召董昌回京质询。”
刘寄同意了,他也想看看自己的这个舅舅究竟是怎么回事。
闭城不战,导致百姓被掠,他怎么敢的,就算他是我的舅舅也不能如此。刘寄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