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凰权在上 > 第93章 子嗣的算计

第93章 子嗣的算计

“臣给陛下请安,陛下万福金安。”文渠站在殿门口迎接檀临安。

“平身。”檀临安越过他走到软榻上坐下:“坐吧。”

“谢陛下。”

檀临安闻见这殿中的汤药味比上回来时淡了不少:“身子可大好了?”

文渠走到另一侧软榻上规矩落座:“谢陛下关怀,臣一切都好。这是这个月后宫的用度以及各项赏赐支出的汇总,还请陛下过目。”

檀临安吃了一口开胃的酸枣糕:“你今日寻朕来用午膳就是因为这个?”

文渠的手僵在空中:“亲王殿下不在,陛下既然将协理六宫的职责暂时交给臣,臣自然在其位,谋其政。不过每月例银支出都不同,宫中又添了新人,什么地方该削减,什么地方该增添份额,这些臣万万不敢擅自做主,得陛下拿主意才是。”

“你可以自己做主的,朕信你。”檀临安回味了一下嘴中的滋味,觉得这酸枣糕做得真不错。

文渠注意到了檀临安满意的神色,眸中划过一抹幽光:“多谢陛下信任,只是臣于管理账面这类事上并不擅长。”

这倒怪了,世家大族的男子理应都是按照当家主夫的标准来培养的,后宅内事,库房账面应该都在学习范围内才对。她宫中位份高些的这几位,倒是一个都不会。

檀临安不由得扶了扶额头,不过眼下,宫中倒是有个可用之人。能利用,可不能让人吃白饭。

檀临安挥手让宫云上前:“去传南宫乡君来。”

“是。”

文渠将账本放到一旁:“陛下相信他?可他毕竟是上燕人。”

“朕知道,”檀临安忍不住又拿了一块酸枣糕:“不过只是管管账而已,他传出去的信件也都会经过朕的手,无妨。”

见檀临安心中有数,文渠也不再多嘴,换了个话题与檀临安聊着最近在书中看到的内容。

一炷香之后,殿外传来了脚步声。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檀临安循声看去,倒有些诧异:“南宫乡君这规矩,学得还不错。起来吧。”

能错吗?一学不好文渠就派人赏他几棍子,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南宫子意暗暗腹诽了几句:“谢陛下。”

“既是商贾之子,会理账吧?”檀临安将账本扔到他怀里:“以后便交给你了。”

南宫子意先是下意识接住,然后疑惑低头,翻开看了几眼之后又是惊讶又是不解:“这是…整个后宫的用度,陛下让微臣打理?”

“有何不妥吗?”檀临安反问道。

“额…倒是没有,”以他行商的头脑与手段,打理这些东西绰绰有余。只是他没想到檀临安第一次见他竟然就是派了个在宫中要紧的差事给他,也不怕自己乱来。

文渠扫了他一眼,乱来的话,就等着吃棍子吧。

双方都诡异地看懂了对方眼中隐含的意思。

“敢问陛下,可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

“南部兴建需要大量钱财,宫中用度尽量缩减,需要储备银钱。”檀临安想起南部的奏折,十封有六封是问朝廷要钱。

“是,微臣明白。”

南宫子意揣着账本喜滋滋地走了。

太好了,凭他的本事完全可以做点假账中饱私囊。他鞠躬尽瘁帮檀临安做事诶,要些利润是应该的。南宫子意理直气壮地想着。

“首先,把霍官子的份例再克扣一半。”南宫子意直言不讳。

乘絮有些担忧:“公子,如此明目张胆,真的可以吗?北川律法严明,随意克扣下人用度都是为人不齿,要受罚的。”

“放心,陛下就算把银钱去向过问到你身上都不会关注霍官子分毫。”南宫子意拍拍乘絮的头:“终于有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啦,走吧,快回去。”

颂时殿的西殿,杨若漫同王治正在给一首曲子填词。

“没想到弟弟一介江湖行走的大夫,在诗词歌赋上也颇为精通啊。”杨若漫装作惊喜地赞叹道。

王治自然不会把他的夸赞当真:“杨兄谬赞,我的这点雕虫小技哪能和杨兄相比呢?”

两人貌合神离,彼此都心知肚明。

相处没两天,王治便知道杨若漫可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安分的人。知道文渠目前主理后宫的事,他这个安请得可勤了,礼物也送了不少。

他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投其所好,也知道文渠喜静不喜被打扰,所以每次前去拜访的时机,杨若漫都千算万算。

饶是文渠看出他是在献殷勤,却也从来没觉得被冒犯过。对这种能把握分寸的聪明人,文渠不介意帮上一帮,毕竟是自己宫中的人。

王治凑近杨若漫低声道:“杨兄如此蕙质兰心,那一手琵琶也弹得出神入化,陛下见了,一定对杨兄爱不释手。”

杨若漫佯装恼怒地轻轻推了王治一把:“讨厌。”

“听说陛下会让人在侍寝前喝下避子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样的传闻,应该不会是假的吧?”杨若漫有些不确定地道:“只是陛下为什么不想有自己的孩子呢?”

“陛下与亲王殿下青梅竹马,情谊颇深。陛下是不是打算第一个孩子,必须是中宫所出的嫡子啊?”王治猜想道:“可这么些年陛下都无身孕,亲王殿下是不是……”

“休要胡言。”杨若漫虽如此说,但王治知道,他方才那番话,杨若漫听进去了。

他进宫就是为了往上爬,依靠檀临安给自己和自己家族谋一个好前程。

宫中如今没有子嗣,皇室血脉除了陛下便还有一个长公主。长公主如今才九岁不能开枝散叶,陛下在子嗣上一定很看重。

看重却仍要服用避子汤……杨若漫思考着自己费力调查的消息。秦王虽然得宠,但他是西陵人,登基之后的第一个孩子很重要,即使不是中宫所出,也万不能是外邦血脉;文县王病弱,有孩子的可能很小;至于陈县王,他母亲是手握兵权的太尉,陛下对陈家想必不是很放心吧?

杨若漫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分析在理。如今新入宫的人都还没有侍过寝,陛下也不是沉迷后宫的人,即便今日能得见陛下,恩宠也是最难把握的东西,唯有子嗣,可保他长久不衰。

杨若漫兀自思索着,心里头有了一个大胆的计较。

王治也没有打扰他,继续填着词。

主殿中,檀临安与文渠正在用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