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梳洗过后,一家便倒床睡去。
微光初现,新一天的来临。
赵昺如常跟两老晨运及开店后,便回家换上校服上学去。
半天的课程,中午便结束,放学后,因约了两老,跟满广荣告别,晚些再约。
来到了士多,两老已准备关上店门,赵昺便上前协助。
关店后,回家换过便服,便出门去。
到不远的车站,乘上巴士,经过一段车程,来到了中环天星码头,附近已是人山人海,人群一边扬着手上的小小英国旗,一边欢呼着。
两老跟赵昺下车后,挤进了人群,几经艰辛,终来到了接近围栏的位置,要清楚看见码头,还要挤身上前。
三人终挤身到较前,能清楚看见码头出口。
就在这时,一众围观的市民,欢呼得更加热烈,细看之下,原来船早已泊岸,一些官吏正护送着一位端庄雍容的女性,走出码头。
来到了礼宾车旁,被护送的那个女人,友善地挥着手,回应一众市民的热烈欢迎。
礼宾车驶出,在行车路两旁,市民热烈喝釆欢送。
目送礼宾车远去,市民亦逐渐散离,两老跟赵昺亦告离去。
很小到港岛区来,两老便跟赵昺畅游一番,到了半山鸟语花香,富有丛林生态的动植物公园,又到了山顶的展览馆观摩。
穿越到现代已是数个年头的赵昺,亦感大开眼界,从山顶乘车回到地面,也仍在回味。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中午时份,两老亦感累透,赵昺便提议到附近饭店吃饭,休息一下:“赵伯,桃婶,不如找个饭店,坐下来吃个午饭,休息一下吧!”
两老同意,在附近找到了一间旧式冰室,便走进。
点过膳食后,饱餐一顿,三人一边休息,一边聊天,谈到香港的变迁,见赵昺非常感兴趣,赵世光跟曾凯桃,便诉说了一些在成长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
知道了这时代的香港,是割让了给英国管治,可从古中穿越来的宋帝赵昺,却已再没任何惋惜或愤慨的感觉,松了口气,开怀的跟两老说:“赵伯,桃婶,陪我到图书馆一趟好吗?”
两老疑惑的看着赵昺,赵世光问:“怎么突然想去呢?”
“要告别一些事情!”赵昺悠然的回应。
虽不明所以,但亦欣然点头,结过帐后,乘车回到九龙,曾凯桃累了半天,率先返家,剩下赵世光带着赵昺,来到了位于联合道的乐富图书馆。
进入了图书馆,赵世光便在报架上拿了一份,找到位子坐了下来,而赵昺则独自在历史列中,寻找着想要看的书。
不消一会已找到,是本讲述宋朝的史记,赵昺环视四周,看见赵世光所在,便走了过去,坐在旁边,闲聊了两句,开始翻开书本阅读。
良久,赵昺看毕那本历史故事,把书盖上后,虽是要告别这宋朝的回忆,但仍有点感慨。
在旁的赵世光见此,放下了报章,拍了拍赵昺的手,祥和的说:“那个帝王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赵昺,活在自由民主的香港社会之中!”
闻言,赵昺呼了口气,欣然的笑说:“赵伯,知道了,一起回家吧!”
赵世光祥和点头,二人起来,放好书本及报章后,便离开返家去。
当晚,赵世光在家烹调了一顿丰富的晚餐。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
转瞬间,一九八六年已经过去,赵昺、满广荣跟方佩娜的学期,已过了大半。
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八日。
适逢润年,没有年三十晚,农历年廿九便是除夕。
正正是新年前夕,年宵的最后一天,两老跟赵昺和满广荣,一起在挤满人潮的维多利亚公园,畅游一番。
布满节日气氛的年宵,突然传来一声尖叫,只见一名女士,按着受伤的手,跌坐在地上,另一名人士,抢去了手包,便一边撞开人群,一边往出口处冲去。
市民协助下,扶起了负伤的女士。
赵昺看见受害人手上深深的刀伤,不禁讶然,看往正在逃的犯人。
就在这时,冲出了两名警员,冲破人群,抓捕着那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