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米粥香甜软糯,水煮鱼片麻辣嫩滑,让人吃到舌尖都在跳舞。
熟透的桂花,非常娇弱,一遇上风雨,就会掉落,沈桥想趁着天晴,赶紧进山去多摘点桂花。
棠樾村后山的东南坡,有一小片桂花林,村里的女孩子通常会在秋天的时候去摘点桂花回来,晒干放在荷包里,当香囊用。妇人们也爱摘点回家做糕点用。
沈桥要去的地方就是那里。那片地方是村里的公产,不能像在家里收桂花那样,整树的摇,只能徒手采摘,而且,也不能采太多,不然村里人会有意见。
一上午的时间,沈桥的手指头掐花掐的都麻木僵硬了,才采了一背篓。
沈桥越发觉得需要一片自家的山林。
回到家,将桂花洗净,晒上,沈桥才开始做午饭。
昨天的草鱼还剩一半,沈桥就做了一个红烧鱼,炒了个小青菜,焖了白米饭。
吃完饭,沈桥开始整理中秋节的节礼。
胖婶、李婶和翠娘都是两斤月饼、一盒糕点、一包沈桥自己做的蜜饯,因胖婶一直帮沈桥照顾鸡鸭,所以另加了三斤猪肉。
沈家和秦家,都是三斤月饼、两盒糕点,另外两位老人,各半匹棉布。
不过,这些只是明面上的,因沈家一直帮了沈桥很多,所以她打算另外给沈母二两银子,算是孝敬。
至于秦家,没有必要。
沈桥自己做的月饼并不打算送人,方子和创意已经卖给了留仙楼,她不想被别人知道这东西跟她有关系。
将胖婶她们三家的节礼都送完,沈桥才带着两个孩子,拿着东西去秦家。
秦家二老看沈桥大包小包的过来送节礼,很是惊讶,特别是秦老头,吃惊的神色,让脸上的皱纹都加深了。
秦母一脸笑容的将沈桥母子三人引到屋里,又给两个孩子拿了块饴糖,让他们吃。
家里秦老二没在家,秦母说现在快到中秋了,镇上大户人家用人的地方多,他去镇上做工了,多少能挣些钱。
秦家老三,原本上过几年私塾,后来因秦家老大老二接连娶媳妇,接着老大又去服兵役没了,家里的状况越来越差,所以才不读了。
也是因为如此,秦父秦母才觉得对不起秦老三,娶李玥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父亲是个镇里的掌柜,家里有些亲钱,愿意供秦老三继续读书。
秦老三,在屋里温书,他岳父在镇里的私塾给他找了门路,让他能继续读书,等中秋节后就能过去,所以这几日正在日夜苦读。
倒是李玥儿,听到沈桥来了,匆匆来了堂屋。
看到堂屋方桌上堆着的东西,李玥儿走过去,随意翻了翻,然后说道“切,拿这仨瓜俩枣打发谁呢,大过节的,就给爹娘送这些便宜货呀。”
“这不便宜啊,挺好的呢······”秦父下意识的说道,刚才他看了一眼,东西都是中上等的,月饼他在村正家见过,据村正说,是他闺女在镇上最好的糕点铺子买的,和这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