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得木窗啪啪作响,刺骨的冷风由墙壁各处缝隙里窜进屋内的,火炕灶洞里即将完全烧透的柴禾在风吹下一闪一闪的泛着红光,这点火焰的余温不足以让炕上熟睡中的男人温暖。
窗外传来,正房的木门被推开的吱呀一声。紧接着是主人活动的动静,随着脚步声在这间略显老旧的客房门前停住,梆梆梆凿门声随之而来,门外听声音是个不大的男孩在喊:“芳哥!芳哥!快起来了!”
此时的天色仍被黑夜笼罩,那轮皎洁的圆月成为照亮整个世界的唯一光亮。已经穿戴整齐的赵武缩着身子,一边跳着脚原地蹦跶一边把两只手掌半笼在嘴前大口的哈着热气,借此让自己的双手和身子暖和缓和。
算起来,满庭芳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并且寄宿在赵家已经过了月余,这段时间里满庭芳已经从逐步适应直到如今的完全接受了这个全新的异世界。二十一世纪打工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什么呢,适应!借用一句名言:如果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就想尽一切融入到它。满庭芳的适应能力自认为还是比寻常人要更强的,而且他善于安慰自己。
屋内终于有了起床的动静,虽说灯火如豆但光亮也足够使用。随着门闩被卸下,还不等屋内的满庭芳开门,站在外面过久的赵武忍不住寒冷一个健步便从破了房门钻进屋中,随着他的身子一同灌进屋里的是一股强劲的寒风,那风吹将满庭芳手中托着的油灯上的火苗都险些吹灭。
“快关门!冻死人了”满庭芳全身披着床薄被,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挪的朝火炕而去。微弱的火光下满庭芳尚未梳洗的头发四处炸裂开来,再配合着他此时的身形样子,原本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完全变成了一个年过花甲的老翁。满庭芳终于挪步到了火炕,一抬屁股稳稳的坐在了炕崖,目光空洞无神。他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缓缓盹,让自己完全苏醒过来。
赵武将手相互交叉的缩进衣筒,来到满庭芳面前:“快点啦,耽误了时间我姐又得数落你。”说完还用胳膊肘撞了撞满庭芳。
啊。。。赵绣娘。满庭芳无奈的叹了口气。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是怎么做到从天没亮起来干活一直能干到天黑的?而且这样的作息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三年!因为赵绣娘这样的作息时间导致满庭芳自打寄宿在赵家那天起就没有睡过一次自然醒,更没有吃饱过一顿:“畜生也不能这么使唤啊”
毕竟是寄居在人家吃喝都需依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满庭芳强打着精神用力的摇晃了几下脑袋试图清除掉困意。在没有热水的凌晨,满庭芳是从不在起床后洗脸的。他实在是忍受不了那刺骨的冰水,他每天都会在出门去酒坊干活前打来一盆水,等到每天中午温度上升后木盆里的水也就不那么刺骨了,他才回来洗漱。
套上外衣再胡乱的用手整了整头发满庭芳精神抖擞的和赵武出了门。我去!真他娘的冷,一只脚刚跨过门槛,满庭芳就被冻得在心里暗骂了一句。月光的照映下脚下的泥土路泛着熠熠银光,因为冬季忙碌了一整年的田里人不需要在这个季节早起侍弄自己家的田地,所以整个小村子安静的让人觉得如果突然掉根针都能被惊醒,整条路上只有满庭芳和赵武两个人的走路声和呼吸声。
赵家的私酒坊位于村子大场的一侧,所谓的大场就是村民特意腾空的一块宽阔的空地。平日闲暇无事的时候这里是作为村民聚集活动娱乐的场地,等到了秋收后村民们会把各家的农作物拉倒这里晒干剥皮。可以说赵家酒坊的位置是整个下山里村最好的商业位置。
酒坊采用的布局与绝大多数商家一样都是“前店后坊”的格局,赵武和满庭芳到的时候酒坊的门板大部分仍未卸下,仅卸下了两条门板供人进出使用。进了酒坊前厅也就是招待酒客的地方时二人不做任何停留顺着从后坊传来的木桩咚咚敲击声径直而去。与住家的俭省不同后坊的屋内被烛火照的通明,赵绣娘曼妙的身影被烛火投影到纸窗之上,本随着工具使用时的的声响身影也时有时无的浮现。
打开后坊门,屋内炙热的浪潮便迎面扑来已被冻僵的身体一瞬间得到了救赎。赵绣娘乌黑油亮的长发此时被一方青色头巾老老实实的包裹于头顶,赵绣娘穿着灰色的短袍腰间系着一条蓝色长围,正认真的蹲在蒸台前用简陋的木质鼓风箱为燃烧着的灶火打气。那条细腻干净的玉璧随着赵绣娘胳膊有规律的来回抽动而显露在外,侧脸鬓角处的秀发已被汗水浸湿紧贴在吹弹可破的脸蛋上。勤劳的人都是最美的,满庭芳看的春心浮动。
这么久的相处生活,满庭芳逐渐了解了赵家姐弟两个人的脾气秉性。作为姐姐的赵绣娘自父亲离世后,以长姐的身份艰难地支撑着这日益衰败的穷困家庭,弟弟赵武虽然已经十五岁自父亲去世后以成熟不少可以为姐姐分担些许事物,但骨子里仍保留着一些的孩童习气。所以抗下了家庭重担的赵绣娘也慢慢的养成了坚韧不拔,做事雷厉风行以及有了超过实际年龄的成熟气质。
见到满庭芳和弟弟赵武,赵绣娘多言只是淡淡的分配了一下二人要做的事情:“小武你再去劈些柴禾”赵武听完点了点头,拿起斧头走了出去。紧接着赵绣娘瞟了眼满庭芳说道:“那边还有些枣子你全部给洗了,然后按照我告诉你的要求挑出好的来捣碎。”
赵家酒坊以自酿果酒为主,选用的也都是时令的水果。例如春季时会酿造梅子酒、杨梅酒以及桑椹酒。到了夏季则是樱桃酒、李子酒、西瓜酒,等到了秋天又会变成梨子酒或者苹果酒。而现在的冬季就是枣酒。不过这些都是赵绣娘父亲在世时才有的品类,赵绣娘父亲离世以后便没有了这些。原因是因为这些酒制作的很多技巧赵绣娘姐弟并未从父亲那里学来,另一个更重要的则是父亲去世后为了安葬父亲以及办一个风光大殡,导致赵绣娘姐弟二人欠下了许多外债。另外这间酒坊是租村里大户的闲院每个季度还有几斗的租粮要付,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致使赵绣娘没有钱物购买换区酿酒所需的原料,这就像是个死循环因为没有原料所以卖不出受欢迎的酒,又因为卖不出酒导致姐弟二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目前赵家酒坊出售的只剩下赵绣娘和弟弟两个人进山收集的山枣酿成的枣酒。即便是这样目前山枣也所剩不多,在经过挑选以及制作加工剩下能真正用作酿酒的恐怕也只够这一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