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上班的三人早早的起来去市里,先把杜老头送到了玻璃厂,玻璃厂的于厂长见到于淑香特别热情,一定让于淑香跟他进办公室详谈。
来到于厂长的办公室,于厂长殷勤的给于淑香倒了一杯茶。
然后对于淑香说:“小于同志,上次你给我画的那几种瓶子,我们生产出来之后大受欢迎,而且我们的工人还集思广益,不仅在酒瓶上大作文章,甚至有一些饮料厂也想让我们做不一样的瓶子,我们厂因为你这个瓶子接了好多的订单,感谢,非常感谢。”
于淑香谦虚的说道:“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后面的操作还需要工人们去实现,说明咱们厂里的工人技术高超,而且大家能够举一反三,也说明他们很有创造力,还是您领导的好。”
于厂长听到这话,嘴都快笑歪了,觉得他们老于家真是人才辈出,不仅说话好听,办事利落,脑子好使,而且个个都貌美如花。
于厂长对于淑香说:“你爹在我这里,我会好好照顾他的,绝对不会让他累到,你可以完全放心,如果你之后有好的想法,可以再跟我聊一聊。”
于淑香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她的小学。
于淑香对于厂长说:“您这样一说,我还真想起来一件事,不仅可以提升您这个厂子的订单量,说不定可以让您得到一个优秀单位的称号。
于厂长听到这话,眼睛亮的比500瓦大灯泡都亮,好像都能射出激光来了。
于厂长激动的说:“我的亲妹子呀,别卖关子了。”
于淑香对他说:“是这样的,咱们玻璃厂平时有一些废弃的玻璃,能不能重新加工一下,做成成块的玻璃窗,哪怕不透明也行,捐赠给一些贫困的小学。
因为我知道现在很多小学里面都是拿报纸糊着窗户,等到冬天孩子们都瑟瑟发抖,您捐玻璃的时候我们可以找来市里的报社给您拍一张捐赠的照片,然后写一篇文章赞扬您的善行,让全国都推广。”
于厂长想了一下说:“捐赠玻璃倒是不难,有些玻璃做坏了或者是成品不太好的,切割一下就能成为很好的玻璃窗,但是报社能配合吗?”
于淑香想了想说道:“您先找一家小学把玻璃窗捐赠过去,我给您写一篇文章,如果要以我的角度来写,那你就第一家捐给我上过的杏花村小学,如果您有顾虑,可以先看一看我写文章的水平,我最近会在各个报社投稿,写一些关于各行各业工人或者工厂的赞美文章,我先铺垫一下,然后等我写出成绩来,有报纸发表我的文章之后,您再把玻璃窗捐赠给杏花村小学,您看这样可以吗?
于厂长却笑了笑说:“你的水平我了解,不用那么麻烦,而且就是捐赠一家小学而已,也没什么难的,那几块玻璃我还是出得起的。”
于淑香却说:“等我把发表的文章拿到您的面前,您再去捐赠,这样也是双方都有一个保障,我不能因为您的慷慨大方而让您吃亏,不能让好人吃亏,您说对吗?”
于厂长觉得和于淑香合作就是愉悦,跟聪明人办事让他感觉身心舒畅,于是也没再推辞,他也是想看看于淑香的文学造诣到底有多高。
聊了几句后,于淑香跟于厂长告辞,于厂长给他送到了门外才走,于栋梁看到妹妹出来,赶紧从门卫的那个小屋里跑出来,骑上自行车带于淑香走了。
门卫王大爷有些羡慕的对杜老头说:“看你的这一对儿女长得真是好看,我每天看着厂里来来往往这么多工人,都没有你的儿子和闺女好看,而且你闺女还那么受于厂长重视,真是让人羡慕呀。”
杜老头有些骄傲的仰起头说:“都是他妈长得好看,两个孩子都是随他妈。”
王大爷也非常捧场的说:“哎呀,娶了个好媳妇啊,你真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
杜老头骄傲的点点头,他媳妇当然是最好的,贤惠善良,勤俭持家,貌美如花。
兄妹俩来到酒厂的时候,看到赵厂长和一个跟他很像的女人站在门口,于淑香猜测这个女人应该是他的女儿,看上于栋梁的那个女儿。
看到兄妹两人,赵厂长和那个姑娘都笑呵呵的,那姑娘迎上来对于栋梁自我介绍,“于栋梁同志,你好,我叫赵娇娇,现在在市里工商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