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漫长,学习的时间更是,于淑香天天待在厂长办公室对着书本死磕,人家上课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还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而她在办公室学习,没有黑天,没有白夜,就是学。
需要背诵的科目都还比较好理解,就是数学很难,她完全搞不懂课本的内容,她认识所有的数字,就是不理解这些数字排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冰刀厂的扫盲班猝不及防的就开了,这就是魏保国干的好事,作为积极响应市里号召的典型,魏保国还被市里领导表扬了。
魏保国倒是高兴了,晚上上课的于淑香要崩溃了,喻校长在黑板写下几个简单的文字,教工人们读几遍,就让底下的那些工人自己学。
然后就把注意力投在于淑香这边,先是考她背诗,再考她背文章,然后是学典故,最后还给她留了作业,命题作文,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作文。
这下于淑香可算在这些来扫盲班的老工人里大出了风头,大家都是大字不识一个,而于淑香小小年纪就认识那么多字,还会背诗,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怎么能不让他们佩服,不过他们也有些疑惑,这样的还需要来上扫盲班吗?
于淑香来不及阻止,喻校长就对大家大加赞扬了于淑香爱学习的精神,于淑香出身贫困,却一直向往读书,有了读书的机会,却又不耽误工作,自己利用工作之余努力自学。
喻校长继续给这些人输送鸡汤打鸡血,大家既然出现在扫盲班,都应该向于同学好好学习,有了学习的机会,不要错过。
多认识字,如果有余力的还可以背背诗,哪怕自己不爱学也要为了后代想一想,家里的儿女子孙也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有学问的人。
想想家里刚出生的小孙子,当爷爷的可以抱着孙子教他背诗学字,这是多好的事情呀,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而娃娃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所以你们哪怕年纪大了也不要放弃学习。
喻校长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下来,确实打动了一批人,这些工人本身年纪大了,就不爱动脑子,听了喻校长的话竟然也涌起一丝豪情,他们要为了后代而读书。
当时就有一些大娘收起了正在纳的鞋底,趴在桌子上笨拙的写起了字,这场景深深的铭刻在喻校长的心里,看呀,我的育人之路又向前迈了一步。
于淑香这两天学的头昏脑涨,不过结果还不错,她拥有了几个朋友,大龄女性朋友,从这些喜欢拉着她手说话的朋友身上,她学到了拉红线技能,纳鞋底技能以及绿茶技能??
她交的这几个朋友都是什么人呀?一个喜欢给人保媒拉纤,一个喜欢纳鞋底,这都还算正常,竟然还有一个绿茶?老绿茶?
绿茶这次的图片还是个连环画,显示的是她这位老朋友对一个男人说:“儿子,别怪你媳妇,是妈的错,妈不应该帮你媳妇洗衣服,衣服洗坏了,妈只是想你们,唉。”
接下来的画面就是那个儿子对着媳妇咆哮,老绿茶低着头暗笑,我去,真不是好饼,于淑香想着目前不好得罪她,以后一定要远离她。
终于到了周五,中午吃过饭,于淑香就心不在焉,心里默念:好想回家,好想回家,好想回家,好想回家……。
可能魏保国洞察了她的心声,告诉于淑香可以提前半天下班,她的家里远,可以理解,厂长特批她可以提前回家。
于淑香高兴的蹦了一下,原谅了魏保国之前给她乱安人设的罪,现在谁说魏厂长不好,她就跟谁急。
于淑香也不跟他客气,告别之后,蹦蹦跳跳的骑着自行车跑了,魏保国看到于淑香活泼的背影,念叨了一句年轻真好。
于淑香先停在了食堂门口,午饭时间刚过,食堂的工人在收拾卫生,朱大厨和朱大宝百无聊赖的在一起说话,朱大厨还时不时的拍一下他儿子的脑袋。
看到于淑香走进来,朱大宝眼前一亮,跑过去问:“于同志,是不是没吃饱,怎么现在来食堂了,没剩什么菜了。”
于淑香友好的笑笑说:“我下午下班想回家看看,就过来看看食堂有没有馒头剩下,我买点带回去。”
朱大宝笑呵呵的说:“菜没有多少,馒头还真有。”
朱大宝又悄悄的说:“还有五六个肉包子,你要不要,我卖给你,用买馒头的价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