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莎莎眉眼见寒意,冷冷说道,“那你应该去问顾民生,不应该问我”。
说罢,于莎莎头也不回离开了招待所三楼。
留下林小海一个人满肚子不痛快。
第二天,顾民生安排管炜和林小海对接销售科成立的事,自己上了矿山。
自从更换了进口轴承和电机,矿山粉碎机大幅提升,看着姜如明递过来的报表,他忍不住感慨,“应该早点用上进口设备的,这效果明显不一样!”
姜如明深有同感,“虽然进口的贵,但国产货使用周期短,算起来一套进口的抵得上三四套国产,还不耽误事”。
“不过”,姜如明话风一转,“矿山效率上来了,但制成的产量一天不如一天,这好设备眼看着不能开足马力”。
这句话给顾民生的额头又增添了一道皱纹,叹口气,“小姜,我们还是两条腿走路吧,销售交给新来的林科长,你们把人员这块好好优化优化”。
一提人员优化,姜如明气不打一处来,“顾厂,不是我不支持厂部决定,这次步子跨得有点大,现在那个林立恒也快变成林科长了,职工们快把他宿舍门槛踏破了”。
顾民生大感意外,这是怎么一回事?
自从厂办发布岗位竞聘的通知后,技术科和几个分厂都不想得罪人,不约而同把竞聘方案的主导人透露出来,于是林立恒变成职工眼中的“香饽饽”。
前几个访客林立恒还是敷衍几句,随着来打招呼的职工越来越多,他很快就应接不暇,于是一下班便遁出宿舍,不知所踪。
三个舍友杨园、耿威和胡奋飞就遭了罪。
在说了无数个“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后,杨园三人刚刚关好宿舍门准备喝点水。
“砰”地一声,门又被撞开,杨园刚想骂娘,一看是个熟面孔,把到嘴边的国粹又咽了回去。
“哥,你怎么来了?”,耿威惊道。
来人正是同在建材厂上班的耿威兄长,耿武。
只见耿武满头大汗,一屁股在凳子上坐下来,火急火燎说道,“你们宿舍的林立恒呢?”
耿威一摊手,“不知道跑哪去了”。
耿武看了眼耿威,心想亲弟弟不至于骗自己,急切地说道,“小威,你要跟林立恒说好,人员优化的时候千万要把我留下,我们可是亲兄弟啊!”
耿威苦笑道,“哥,我和杨园都是巡检工,我们自己都没着落呢!”
耿武扭头看着杨园,“小威,你对别人这样说可以,对我就没必要了吧,谁不知道杨园是项目参与人之一,怎么会被优化掉?”
杨园让胡奋飞关好门,两眼真诚地对耿武说道,“武哥,你是耿威大哥,也就是我们大哥,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次岗位竞聘是靠大家真本事,一碗水端平,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再说竞聘不上的人也会有别的岗位”。
耿武始终觉得杨园说的是场面话,“杨园兄弟,你别跟我掏心掏肺了,就把竞聘题目掏给我就够了”。
杨园和耿威相视一笑,然后说道,“其实竞聘题目在厂办发布的通知里说得很清楚,皮带机清灰自动装置安装后,巡检工人数用不了现在这么多,留下来的人要会一般的设备维修,就是说要有点机修技术,特别是电焊”。
耿武有些不信,“我有那技术就去维修岗了!”
耿威一拍大腿,“哥,你说对了,以后巡检工的工资慢慢会赶上维修工”。
耿武被这两人说得晕晕乎乎,将信将疑离开了。
杨园郁闷不已,“我们宿舍快成了信访办了,不行从明晚开始我们也躲起来吧!”
“啊对,林哥到底躲哪去了?”,胡奋飞一头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