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规定的?”
”没人规定,不过大家都这样做了。”阿春显然对这种”坐”法没有意见,她只是告诫欣然小声点。
”我们拉怎么没拉长?”
”以前的那个拉长走了。不过马上会有新拉长了。阿春说完很神秘地一笑,这笑容马上让聪明的欣然明白了怎么回事。阿春又说,”当了拉长就可以坐到那边去了。”
阿春又热情地介绍工厂里的一些职务:”qa是质量检查员,qc是质量控制员,pe是技术员,科文是……”
”那些拉长是管我们的,那个女的是管拉长的,那个女的是那个男的的助理,那个是……”
欣然随着阿春的指头,视点不断更换,指到李艺时,欣然禁不住插了嘴:”那个女的叫李艺,是科文,对吗?昨天就是她接待我的。”
”窜到死!”燕妹说了句。
欣然一惊,这可是一句不轻的骂人的话,它形容一个人爱出风头。爱标高,自以为是。欣然不知燕妹这话是对李艺,还是对她,心里几分不快。当她想用目光与燕妹交流时,燕妹却一再回避。
阿春解释了一句:”她原本和我们一起出来打工的。”
欣然明白了燕妹的话是针对李艺的,又知道了李艺、阿春、燕妹是一个村上的。如今李艺出头了。
”其实老板都是看人下菜的。”燕妹瞥着李艺说。
欣然想,她们跟李艺的矛盾够大的了,李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阿春、燕妹她们又是怎样的人?
打工妹们边吃边叽喳。上班时间是不允许说话的,她们要在中午一个钟头里把话说够,天南地北,什么都说,哪儿东西便宜,哪家发廊好,男朋友……
欣然没说话。她没有吃饭时说话的习惯,否则妈妈立刻举出上十条吃饭讲话不利健康的医学术语,谁叫妈妈是医生呢。何况欣然也说不上什么。
吃完饭。阿春叫欣然去宿舍。欣然却更想四周走走,于是拿着英语书在厂区溜嗒,同时背点单词。走到门口,看见宣传栏空空如也,就随手拿笔在上面涂画起来。
被提升为拉长
”喂,干什么?你不知道这是不能乱涂的吗?”一个穿西装的男子边说边向她走近。
欣然这时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学校,是工厂。真是当宣传部长当惯了,什么地方都容不得空白。欣然有点抱歉:”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现在就擦了。”
”我倒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字,像书法家的。”
这不是奉承,欣然的字是人见人爱,凡是见过她字的,都免不了赞几句。
”学生吧?高一?”那人看见欣然手上的英语书,”寒假出来赚点钱?这活干得惯吗……”
欣然打断他的话:”纠正您一个错误:我不是来赚钱的。我是来锻炼自己的。”
那人给逗乐了:”学生腔,学生都这样,我当学生时也是这样,一本正经得不得了,现在呢?哼。”说完自嘲地笑了。
”你叫什么名字?”那人又问。
欣然没答,那人就先自我介绍了一番:”我叫郝君,车间总管。接着递上一张名片。”
名片上头衔一连串,欣然粗粗一算,不下7个,心里暗自好笑。凡是名片上写了3个以上头衔的。欣然就有点别扭了。何况是一大串,这使欣然觉得滑稽和做作。
”您的官衔够多的。”
”哪里,好多没写上呢。”
欣然”扑哧”笑了:”我叫谢欣然,什么头衔也没有,就是学生。”
郝君看了看黑板,说:”你帮着出一期'迎春报'吧。这宣传栏空了个把月了,平日也没什么好通知的。你能出好吗?”
”没问题。”
”这有得加工资。”
”郝先生,我得再纠正您一遍……”
郝君接了茬:”你出墙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锻炼。”
谢欣然出的”迎春报”在工厂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一下班,便有成群的打工妹围着看。工厂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所以一点点新奇的事物便能引起潞澜。工人们饶有兴致地猜着字谜,读着小诗,评着刊头。谢欣然很得意。人们纷纷询问是谁出的,阿春颇自豪他说:”是我们的一个姐妹。欣然听了,很感意外,她何时将自己列入姐妹的行列?不过欣然挺高兴,有人伙同她了。
中午吃过饭,欣然随阿春、燕妹去了她们宿舍。宿舍有点暗,阿春开了灯,欣然环视屋里,20多平方米,上下架床8张,住了16个女工,很挤。每张床上几乎都有一个考究的皮箱和一摞干净的衣服。
”挺挤的。”阿春拉着她,”不习惯吧?”
”不,不。”欣然慌忙否认。她不愿意在她们面前露出丝毫的优越感。
”有个床位就不错了,现在打工就是床位最难解决。”
”你们做了多长时间了?”
”不一样。这里就算阿春姐来得早,她都来6年了。”
”6年了?想家吧?”
”有时回去看看,家里很穷,总是希望我们多赚点钱,贴补家用。我有三个弟妹,一个姐姐,小弟弟还在念小学。我们出来都是为了赚钱的。”
”这个工厂待遇还好吧?”
”日本人的厂。钱哪有多的?只不过这里有床位,而且我做了这么久了,做生不如做熟。”阿春边说边打毛衣。
欣然漫不经心地翻着阿春的相册,照片上的打工妹与平日不同:她们把最漂亮的衣服穿上,打扮得体体面面,或站在高楼大厦前,或以小汽车、花坛为背景,笑得很灿烂。这些给打工妹们带来一种满足,也会给家人带上一种安慰。
突然她在阿春的相册里发现一张男人的照片,好像见过,对,是见过,就是那个郝君,七八个头衔的郝君!他的照片怎么会在阿春的相簿里?欣然疑惑地看了看阿春,阿春仍在飞针走线——她织的是一件男式毛衣。谢欣然打了个”?”不露声色地把相册合上。
几天来,她与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她亲身体会到一个打工妹的喜和忧。谢欣然干得很出色,经她手的产品没有不合格的。她不像有些城市孩子,她能吃苦,而且不偷懒,这使得不少人对她另眼相看。李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