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朝廷不断往陕西运输粮食,陕西的灾情终于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了。
就说王徵在米脂开凿的那条水渠,灌溉了米脂万亩良田!
看来,天灾是一方面,只要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去改造、劳动,还是有收获的。
看了最近频繁发来的北方农业上的捷报,崇祯兴奋得吃饭都多吃了几碗。
皇帝立刻几封圣谕过去,把这几个人全部褒奖了一遍。
谁?
陕西巡抚施凤来,陕西布政使尹伸,陕西农政指挥使史可法,还有陕西水利局郎中王徵。
不仅仅表扬了,每人还赏了500两(约32.5万元)!
事情办好了,那就要赏!
而且要赏给所有人看。
接下来,朝廷立刻向全国各地发邸报,表扬陕西,呼吁各地像陕西学习。
当然,这种呼吁的实际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但榜样得树立起来。
崇祯写信给河南省、山西省、四川的相关官员尽快抵达陕西,去亲自考察学习。
到了九月下旬的时候,顺天府的粮价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到了这个时候,南方已经进入秋收,北方其实已经快要步入冬天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不过今年比较特殊,因为红薯在北方种植得比较多,所以北方的九月也成了丰收的季节。
就因为这事,在朝堂上还闹出了一些小风波。
顺天府的新农政都是宋应星亲自在执行,夏薯是六月份种植,九月收获。
从年初的时候,宋应星就接到皇帝的圣旨,开始组建北京城的挑粪小分队。
所谓的挑粪小分队就是一批专门的人在北京城里到处找屎!
从上半年开始,徐光启就在北京城建造公共厕所,这也给挑粪小分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屎。
但因为这种事,朝堂士大夫觉得非常不雅,不应该朝廷来做,真要做可以给民间自己去做,朝廷这样有违圣人之道。
于是,有不少人找宋应星的麻烦。
这特么的一个个真的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孔子说了君子不能找屎?
这大明朝的官员一个个也真是活宝。
这件事本身就是打算下放到民间,找民间的人来做的。
可挖屎容易烘肥料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