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蒸汽机要研究出来估计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其实顺天府这一次的粮食翻倍,还是红薯的功劳。
为什么这么说?
以往顺天府一亩田年产量3石(360斤),宋应星花了一年多时间在顺天府大力推广红薯,还在上半年组建的北京城挑粪小分队。
就说这半年以来,顺天府每亩田的小麦产量已经到了3石(360斤)了。
一般华北的小麦都是农历10月下旬种植,到来年农历5月收割,这叫冬小麦。
而21世纪的华北每亩田每年产小麦多少呢?
大约7.5石,也就是900斤左右。
明代的生产力肯定比不上21世纪。
可别忘了,红薯的种植,大大利用了土地资源。
春暑一般是惊蛰以后开始育种,清明之后开始种植。
可夏暑,一般都是6月开始种植,这就可以将小麦收割的时间错开。
一亩田产夏暑能产多少?
21世纪的数据是21石,约2500斤。
而宋应星给上来的去年的皇家庄园的数据是多少,一亩田夏暑产了8石,也就是1000斤!
加上小麦的收成,一亩田产了1360斤!
当然,算上一些损耗,加上红薯也不都推行下去了,所以顺天府的粮食整体是翻倍了,估计今年年底,产量还会更加喜人。
有红薯这种东西出来,陕西呢?
陕西的灾情最新汇报,施凤来还没有报上来。
第339章 皇帝的政治作秀
崇祯在思考一个问题,国子监这件事看似平静了,但其实已经激化了新学与传统儒学的矛盾,引起了绝大多数人的不满。
那些儒生都不是好惹的,现在农政还在推行,不能激起大规模学术斗争,不然朝廷多线处理问题,会乱套。
尤其是这个关键时间点,北京大学的情绪一定要安抚好,农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要发光发热的。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很简单!
崇祯早就留了后手了。
当天,天启七年弹劾施凤来等人的山阴监生胡焕猷被释放。
消息一传出,许多人都震惊了。
那些原本在这一次矛盾中已经激起一些愤怒的读书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时间竟然有人开始歌颂皇帝陛下圣明烛照起来。
不过一个小小的监生,还不足以在局势平衡下来,最多缓和了一些激烈的情绪而已。
国子监案,必然也会在江南一带引起很大的反应,接下来许多人可能都会故意刁难北京大学和科学院。
读书人之间的战争是比较麻烦的,这件事不得不小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