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莫名边陲的局面。
崇祯要不要动?
当然要动,而且要大动,把所有卖国的人要连根拔起,凌迟处死的!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现在先花大价钱笼络毛文龙,毛文龙不认朝廷,但认钱,认粮食。
去东江镇这事是王承恩亲自去的。
至于北京的谣言,其实也很好破。
破谣言从来都不是辟谣,而是正面谣言,化解老百姓的焦虑。
谣言起来的多数原因就是引起人们焦虑和恐慌。
如何化解焦虑?
四月四日,大明日报的头条新闻,介绍辽东军备:大明辽东有五十万大军,京师京卫有二十万,大明的军人随时都做好了与建奴开战的准备!
当然,这是夸大了的,报纸上肯定不会写真实的数据。
不仅如此,四月五日的上午,身着光鲜亮丽的铠甲的士兵,整齐一致从城门进入城内。
他们手持长枪、腰间佩有雁翎刀,左手拿着盾牌,面目坚毅。
从侧面、前面看,都是一条条直线,队伍排列整齐,仿佛有直尺比划过一样。
连迈出去的步子都是一样高的,脚落在地面的节奏也惊人的一致。
这种整齐的步伐,发出来的声音,就像战鼓在有节奏的捶打一样。
不多时,他们就改走为小跑,连小跑的节奏都一模一样,百人组成的方队仿佛一个人在移动。
主干街道被清空,他们向皇城快速靠近。
最后到了长安街。
无数老百姓都过去了。
当战争危机出现的时候,稳定民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老百姓面前展示自身武力的强大。
这叫阅兵威慑!
第223章 拉出来溜溜
阅兵威慑仅仅只是为了攻破谣言吗?
当然不仅仅是!
更重要的是拉出来,给那些潜伏在京师的反改制人士观赏观赏。
让他们知道,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局势。
自己再回去好好掂量一下,到底是配合皇帝改制,还是继续闹?
一排排穿着铠甲的士兵从长安街前整齐走过,他们都是去年年初新招募的。
经过了一轮改制,御林卫精锐步兵统一着重装铠甲,与宋朝的步人甲有些类似,全身都被包裹起来,连头脑也是。
每一幅重甲约有50斤重,加上身上的雁翎刀、腰间一尺长的笔刀、盾牌,总重量约有6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