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大军在朔县、云州以南一线集结了五万余兵马,此部人马应该是我定襄道大军中最精锐的人马,但要让这五万余人马全线快速突击到定襄一线,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会让突厥人事先侦知我大军的动向,做出应对的,因此臣觉得,离定襄最近的李大总管应该会遣一将,率一部最骁勇善战之军士,快速攻击过去,力争在突厥人猝不及防间,将他们击溃,随后跟进的我其他几路大军就可以对溃乱的突厥人展开追歼…”王易瞄了一眼专注听他讲述的李世民,稍稍变了一下口气道:“不定,李大总管会亲自提兵出云中,攻击定襄,力求攻破突厥人的牙帐…”
“为何会认为李大总管会亲自提兵攻击突厥牙帐?”李世民大讶,忍不住问了一句。
看到李世民的神色有点变化,王易心中一动,已经知道李世民还有一些事没告诉他的,当下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陛下,我大军各部与突厥人的距离并不太远,此战能否取胜,关键就在于我大军能否快速突击到颉利牙帐附近,若我大军一部能在突厥人没有料到之前,突进到突厥人牙帐附近,出奇不意地对突厥人发动攻击,那突厥人猝不及防之下,可能马上就会出现溃乱…”
王易不待李世民开口问询,继续道:“但突厥人毕竟人数众多,且都是善战之辈,无论是颉利,还是其手下的头领,都是身经百战之将,即使所辖的军队出现暂时的溃乱,但他们在发现我军兵力并不多后,很可能会很快调整过来,对我军发动反击,但若他们发现异常情况,比如发现我大军全线压进,可能就会望风而逃…”
“李大总管是我几路大军的统帅,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亲自提兵攻击,但是…”王易瞄了一眼神色有些异样的李世民,话的腔调也高了起来,“若是李大总管亲自所率的人马出现的突厥人牙帐附近,颉利一定会认为我几路大军都倾巢而动,对其发动全面攻击,不然李大总管不可能出现在其牙帐附近的,他怕被我大军包围全歼,仓促之下必然不敢应战,逃跑是者唯一的出路…”
“我大军从朔县、云州至定襄,有数百里路,再加上那一带已经降大雪,且随时可能出现突厥人的兵马,因此率军攻击的将领必须要能随时做出应变,李大总管同掌其他几路兵马,若他亲领军攻击突厥的牙帐,那可以随时根据所遇的情况做出应对,还有,”王易指着地图上标示的李世勣、柴绍部的旗道,“其他几路人马,李大将军部在云州以南几百里地,柴大将军部在朔县以三百多里处,与李大总管部成互倚的三角形阵势,若其两部能快速从两翼侧应,那在中间的李大总管部突击时候,从左右两侧对突厥人进行夹击的兵力,因此这两将所部不可能提兵正面攻击突厥人的牙帐,能对突厥人正面展开攻击的人马,只有李大总管亲领的那部人马…”
王易看了一眼脸有惊色露出来的李世民,最后做出了总结性的论断,“陛下,臣以为,正面攻击突厥人牙帐的干系过于重大,是此战成败的关键,因此臣觉得,李大总管肯定会派奇兵快速攻击突厥人的牙帐,而且为防意外,很可能会亲自提兵一部,攻击颉利的牙帐的!”
王易知道,他所的,一定会让李世民震惊的…
第六十二章惊天的论断
第六十二章惊天的论断
第六十三章 别负了朕的期望
第六十三章别负了朕的期望
(感谢女人的老公'>书友的打赏!)
不出王易的意外,在他完这一大通长篇大论,李世民用掩饰不住惊喜的声音称赞道:“晨阳,分析的非常有道理的!幸好不是颉利,也不是颉利手下的谋士,不然此战我大军定没有取胜的可能,哈哈…有志不在年高,年纪,就有如此的谋略,不简单,太不简单了,朕甚是欣慰!”
得李世民这样夸奖,王易心里有些得意,赶紧行礼致谢:“陛下过奖了,臣只是想到什么就什么,陛下不责臣胡言乱语之罪,臣就很满足了,万不敢担陛下如此夸奖!”
“臭子,朕看心里挺得意的,嘴上还来这般假意的谦虚了,朕可不希望看到如此,”李世民笑骂了一句,马上收起神色,又变得严肃了,“既然已经出了如此惊天的论断,朕自然要听听对此战的进一步论述,也肯定还有所想,就把所想到的全都讲出来吧!”
“是,陛下!”王易赶紧应承。他也从刚刚李世民的话中觉察出其他一层意思来,那就是李世民虽然称赞他刚刚的有道理,但对他所推测的,并没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很可能李世民不完全认可他所的,并不赞同他的推测,只是觉得他的有道理而已。
毕竟在李靖没有采取下一步的行动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推测,再加上这样的推断结论在一般人看来又非常冒险,出点意外没有人敢预料结果会如何。还有,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蝴蝶翅膀效应,王易也不敢完全确定,历史是否还和原来的一样,前方战况是否依然如原来那般,李靖还会不会采取这样异常冒险,但又非常有效的突袭手段。
但王易潜意识里却还是认定,李靖一定会采取此策的,因为这是李靖用兵的特征,奇、狠,一击就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不给对方还手的机会!
王易对这场战事研究的不少,至今依然能大概地把历史上所记载的这次战事经过讲述出来,此战的巨大成功,及一些的瑕疵,王易可以了然于心,当然那些观点在后世时候可以是“马后炮”,但在现在出来,却是在战事开始之前,或者开始之时,意义完全不一样,若战事真的如他“预料”般发展,可以被人冠以“料事如神”的称号。因为有这份先知先觉,他这个“事后诸葛亮”自然可以一些大胆的推断,也可以把一些建议出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遗憾产生。
王易在上次被李世民召来问话的时候,因为战事还没开始,一些关于战争进行后的情况没有什么讲,到了现在,战争已经开始,后续的情况,是可以先一点,一些后世时候对这场战事的研究所得,他也想对李世民。特别是对其他几路大军行动的建议,更是要,他希望能通过李世民影响到前方指挥作战的李靖,或者其他分总管,集中绝大部分的兵力,全面包抄,给予颉利亲领部以毁灭性的打击,尽量少让突厥人逃脱,顺带把附近的其他突厥部落也修理一顿,避免一些遗憾产生。
历史上这次战争过后,颉利虽然被擒获,但他并不是被唐军擒获的,而被一名叫苏尼失的突厥头人所擒,送到唐军营中来的。
颉利手下还是有不少的人逃脱,甚至逃到西突厥,或者归附其他突厥部落,成为新患的。王易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因此在李世民些话时候,王易并没有推托,而是马上应承。
“陛下,我通漠道、金河道大军,在我正面李大总管部的大军对颉利的牙帐发动攻击,应该能及时做出策应,但其他几路人马,因相隔距离太远,可能不能及时做出应对…”
王易指着地图上标示的用以防止突利部攻击的卫孝杰及薛万彻部道:“陛下,依臣所了解,薛大将军及卫大将军部主要是为防止突利部南下攻击我边城,听刚刚陛下所,也是如此,前些日子陛下也了,此前突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