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与欧阳竹影察觉出这丝不妥之处时,鼓乐声突然停了,听见同座的老人说是新郎新娘该拜堂了,我们便一起往正屋门口走去。
屋内铺就的摆设同普通结婚人家没什么差别,新娘一身红妆,头覆绣着鸳鸯图案的红盖头,安安静静的站在堂前,不多时,只听见媒人喊着新郎来了。
我正翘首想看看这新郎长的什么模样,却见一个大约五十上下年纪的男人,穿着中山装,头发杂乱的堆在头顶上,两眼无神,怀里抱着一只红冠冲天的大公鸡,踉跄着到了新娘旁边。
我登时心下一冷,这架势……难不成是想用公鸡来代替新郎拜堂吗?
我倒并不是觉得惊讶,说起来,北岚的时候,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大多是因为新郎体弱多病,连带着拜堂的精神气也使不出来,这才拿了公鸡来替代,这样的昏礼多数是用来冲喜的。
也算是见怪不怪,只是没想到,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兴这种做法。
公鸡见人多,扑腾着翅膀发出‘咯咯咯’的声音来,显然新娘是早就知道的,她有些害怕的往一边闪了闪,尽管那宽衣袖下的手在止不住颤抖,可到底没有吓的逃走。
这一场礼很快就成了,待得将新娘带下去后,鼓乐声又响了起来,乡邻们复又回了座位,吃的吃喝的喝,全然没有将方才的事放在心上。
我与欧阳竹影虽有些疑惑,可有些话也不好相问,再者,我们今次来只是为了去林中墓地找线索,并不想多管闲事引是非。
正思忖着寻个借口离开时,挨着我坐着的老人突然开口问道:“两位姑娘,你们来这里做什么的?”
“我们……”
我才要开口,欧阳竹影给了我一个眼色,径直接过了我的话,笑着应道:“哦,我们只是路过。”
老人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只是‘哦’了一声没了下文。期间来来回回周围换了几人,老人似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压低了声音偏向我们叮嘱道,“路过就好,那赶紧天黑之前离开这吧,别在这逗留。”
老人这话恰好让她旁边一个刚入坐的妇人听见,那人也不知是老人的女儿还是媳妇,当即脸就沉了下来,她用力扯了扯老人的衣袖,皱眉剐了她一眼,嗔怪道,“妈,你又多嘴了。”
老人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那妇人立时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闭嘴,尔后抬眼看向我们,也不知是不是怕我们多想,有些‘多此一举’的解释道,“我妈的意思是,这里毕竟有些偏僻,夜路又难走,如今天黑的早,这才建议你们早些离开的。”
若说之前公鸡拜堂一事只是地方风俗,那这俩人的话就委实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了。
这里,不正常。
我与欧阳竹影面面相觑,皆自觉的不再多问半个字。
这样胡乱坐了半晌,酒席还未撤,周围的人走的七七八八的,大多都散了。
之前说话的那妇人见自己的儿子不在身边,有些着急,便嘱咐了老人先在这等着,她转身往四处去找人。
眼见旁边的人都走尽了,我与欧阳竹影想起老人未说完的话,不觉有了要问下去的好奇心。
恰好此时也没人在旁,我便靠近了老人些许,问道
:“奶奶,方才屋里拜堂成亲的为何是只公鸡呀?是这的风俗吗?”
老人一听这话,忙朝我们做了噤声的动作,尔后两侧看了看,见当真无人,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哪里是什么风俗啊,是为了敬鬼神。”
敬鬼神?
我与欧阳竹影满面疑惑,正要开口问,老人倒是自言自语的絮叨了起来,“鬼神显灵鬼神显灵,新娘我们已经送上了,可千万要保佑我们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末了,居然又开始双手合十的念起佛号来。
老人看似神志不清,可言语间却又明明白白,真真假假,实在难以分辨。
“奶奶你的意思是,新娘子是跟死人结的亲,他们在办冥婚?”欧阳竹影听出她话中之意,顺口接了下去。
谁知老人家一听这话,猛的睁开眼,眼中带着惊怖异常的神色,‘嘘’了一声,低声道:“可别胡说,什么死人,那是鬼神,只有满足了鬼神的要求,咱们这里才能平安。”
抬眼见之前的妇人领着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孩子匆匆忙忙的往这里走来,我忙拉过老人家的衣袖,急切问道:“奶奶,你可亲眼见过鬼神吗?他长什么样?”
“我……”老人家的嘴才张开,那妇人就到了跟前。
她一把扯过老人的胳膊,也不看我们,只小声责骂道:“妈你怎么又胡说,你儿子都已经死了,难不成还想把你孙子也害死吗?还不快回家!”
低沉的口气中恍惚带着几丝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