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最讲究的是智慧,
并以智慧为生命,故有“慧命”之称。
普愿天下每一个人都有文殊的智慧外,更具有观音的慈悲,能悲智双运才是学佛之本。
1990年4月16日—4月30日精华语录◎能安住身心,则眼看的、心想的、接触的,都会是美好善良的,自然就会快乐。
◎“领众”是一门大学问,其实只要有心、肯委曲求全、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大众为主,不要太执著、太计较,尊重别人,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佛光山信条:给人信心、欢喜、希望、方便,是实践慈悲的最具体法门,能悲智双运才是学佛之本。
◎一个人在处事上,凡事都要有从好处去想、去说、去做的心态,我们在人间已受到别人太多的否定、拒绝、排斥、摇头……故我们对别人则要肯定、接受、容纳……的去结好缘、善缘、美缘……让“皆大欢喜”的理想布满人间。
◎对长辈言词要有礼,做事要认是非、轻重,不可只认人,只讲利害。
◎天理、良心,要求别人是在骂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讲道。
◎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
◎思想、观念要随环境升迁、突破,做事方法要随缘变化,不要故步自封。能无“我”处事的人,才会进步。
◎佛门最讲究的就是智慧,并以智慧为生命,故有“慧命”之称。普愿天下每一个人都有文殊的智慧外,更具有观音的慈悲,没有智慧的慈悲则属滥慈悲。
四月十六日星期一每一次到普门寺来,徒众都争相要请示事情,有时小得连编改一首佛教歌词,也要我过目,如果我没有异议,他们就像是盖上正字标记,品质有所保证似的!从小我所接受的就是丛林关闭式的教育,故对社会上的知识认知得很慢,一直到二十六岁时才知有电灯。我的徒弟学历都比我高,可是一碰到问题一定要来找我,如果他的身份已是住持、监院以上的职位,我给他们的回答是:不摇头也不点头,只是说“你看着办好了”。
满和这期英文佛学班结业后,即在台北补习,准备托福考试,上午他向我报告这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都在六百分以上,认为再进修一段日子,分数可以更好。满和是台大外文系毕业,又在丛林学院毕业,勉其人生非为读书而来,读书是一种阶梯而非目的,一个出家人真正目的,应该是“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
中午,沈家桢先生、显明长老、郑振煌居士等多人来访,普门寺特备素斋招待。
下午五时至桃园机场,将到香港转机至澳洲,慈惠、吴宝琴、郑碧云等都到机场送行。“机场”是文人骚客笔下,描写喜、怒、哀、乐最多的地方,有的人是欢欢喜喜的出国旅游;有的是在盛怒下坐飞机走了;有的是为谋生不得不远行;有的是欣喜迎接久别的亲人……而我呢?只为这一袭长衫,随着云水到处飘流行脚。
一下飞机,早我先到香港的永庄已在出口处等候,办好转机手续,往澳洲的班机,还有半个小时才起飞,在启德机场绕了好半天买不到一份台湾报纸或杂志,眼看登机的时间到了才放弃,这个问号不知要向谁去求证?这个月初我到韩国时,感受到他们全国上下向上、奋发、勤劳的积极面,而台湾社会却沉迷在移民、享受、懒散、排场的奢风,怅然之情油然而生。
深夜,飞机在苍穹下飞行,从窗外望去,一片漆黑,飞机像静止似的定在空中,由机上荧幕显示,得知现在飞机的高度、时速及机外气压、气温,让我们知道“置”身在何处?气压、气温随着飞机的高度,常在变换,如果二万公尺的高度已算是“天”的话,墨黑一片,对气压的不适,实在不知美在何处?怪不得诗人要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月十七日星期二清晨四时十分抵澳洲布里斯本,因时差关系,澳洲时间是清晨六时三十分。
慈庄、永全、满信及信徒邱锡宽夫妇、李诚孝夫妇、杨宪荣夫妇、邱俊雄、吴美春等多人均在机场迎接。澳洲现在正是入秋时节,空气中略感寒意。
佛光山本拟在澳洲的五龙岗(Wollongong)筹建南天寺,但因有布里斯本的信众要求建一分院,故慈庄三月份应宗务委员会之委托,来澳筹备建寺事宜。
从机场到慈庄安住的精舍,约二十五分钟车程,高速公路的两旁都是农场,牛马成群,一幅安详富裕景象。澳洲面积有七百六十八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一千四百万人,突有一奇想:台湾人口那么拥挤,如果能够跟澳洲交换,那该多好!
才到精舍,永全、满信将已准备好的早餐摆上,慈庄则请邱锡宽夫妇等人一起用餐。席间大家对筹建中的寺院,都说出了他们的看法,也提供了不少意见,在国外创业,第一个要件是必须懂得当地的法令,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不会浪费时间,功亏一篑。尤其是寺庙筹建,佛光山虽有建西来寺的经验,但毕竟国度不同,在法令上还是要仔细研究,李诚孝先生则代表大家表示,只要常住需要,他们将全力支援。
当他们得知五龙岗的寺院称“南天寺”时,便问道布里斯本的分院该称作什么?佛陀有一尊号为“中天调御释迦文佛”,而布里斯本中国移民很多,将来建起来的寺庙必是中国人的天堂,故布里斯本的分院为“中天寺”,此精舍称为“中天精舍”。
在台湾的民众脚步都比“政府”积极,常觅一块土地建筑,“政府”就来取缔,或说是公用地,或说是保留地,再不就是认为你违章建筑。“政府”建设开发,总不及民间的眼光,不知民间的需要,一切计划老落在民众之后,一切民怨及不平,皆因“政府”要比民间慢个十年八年,才认定那些违章,发表开发计划,一切先由民众带动“政府”,这是多么颠倒和可惜!
据邱锡宽先生说,澳洲政府对民众都很照顾,机关经常以最好的服务或福利,来争取民众的支持,移民一到,所有生活居住上的资料,全部寄到,告诉你银行在哪里?市场在哪里?学校在哪里?学校的好坏非由教育部来评估,是全国举行会考,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学校的等级。有些澳籍人士,才一结婚,尚未怀孕,就已替未来的孩子选定就读的学校,据闻一所由天主教举办的学校每年会考,成绩都名列前茅,登记就读此学校的学生,已排至十五年后。
晚,满信为我下了一碗蕃茄面,非常可口,他们说请我早点回寮房休息。慈容由台湾、心定由雪梨、依勤由旧金山、依筏由夏威夷分别来电话,问长道短,所谓提早休息的这一个夜晚就这么过去了。
四月十八日星期三澳洲地大,房子的建筑也大,慈庄在中天精舍为我准备的寮房也大,早上醒来好像睡在露天一样,不禁吟起朱元璋的那首睡在寺门外的打油诗: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打开窗户,外面又下雨又出太阳,树上的雨滴经阳光的折射,映出一圈淡淡的彩虹,没有车声,没有人声……好静谧、好美丽的早晨!
中天精舍位在一个小山丘上,四周都是森林,站在门口可以看到山丘下的住户,但别人却看不到我们,很有隐密性,且视野非常开阔,实在是静修的好地方。每星期六信众到精舍共修时,为服务大家用餐方便,这几天正在加盖一个厨房。请来的四个工作人员,分别是中国香港人、加拿大人、马来西亚人、澳洲人,我开玩笑的对永全说,这个厨房是由四个国籍的人完成的,将来在“开山史”上可以记上一笔。
距中天寺的兴建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中天精舍就暂为信徒们聚会、活动的地点,与慈庄、永全、满信等提道,先由信徒们筹组“澳洲佛光人会”来服务信徒,内容可分为:
一、教育组——请义工负责,教导新侨开车或实用的英语会话,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童们的中文。在澳洲,中国小孩学的是大陆的简体字,为提醒后代子孙不忘本,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可忘失。
二、服务组——为新侨服务至移民局、税务单位、银行洽公及选择子女就读学校等。
三、文化组——侨民间的通讯、联络,并可在台湾报纸副刊上发表移民心声、过程,让有心者参考。
四、访问组——非传教方式,完全是以慰问性质,予新侨们需要的协助。
在海外者对金钱、物质不虑,但在精神上却没有依靠,虽拥有百万的财富,但十元的善款却不易布施,主要是没有安全感,对未来有所恐惧,不像在台湾,身上的钱可以全部捐出,然后坐上计程车,等回到家才给钱。没根,是移民者要克服的心态问题。既移民到此地,就要培养对澳洲的感情,喜欢他们的民俗风情,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跟澳籍人士打成一片,提升自己过另一种品质的生活。这一次我在飞机上,看到一个男士背着一尊神像出国,信仰的力量由此可证。我希望“昆士兰国际佛教协会”能在信徒间、新侨中成为一凝聚的中心。〔“昆士兰国际佛教协会”是“中天寺”向澳洲政府登记的名称,因布里斯本在澳洲的昆士兰省(Queensland)境内。〕承邱锡宽、李诚孝、杨宪荣、邱俊雄等人之好意,要带我参观布里斯本市区。说真的,我并不想出门,不过慈庄说可以看看此地大楼之建筑、式样、建材,作为筹建中天寺的参考,故在他们的向导下,下午一时三十分驱车前往市区。在车上李诚孝先生对我说,很多台湾移民听说佛光山在澳洲将筹建寺院,纷纷在寺院附近购屋、买地,并说:“只要跟着佛光山就没有错。”
这一次我要出国前,在台湾看到第一六一期《新新闻》有一页“美国恒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广告,介绍读者到美国购屋,要选择在哈仙达岗(HaciendaHeights),其广告词的内容是——邻近西来寺——中国人心灵寄托,位置得天独厚。
星云大师力排万难,历数次公听会,始建西来寺,不仅成为华人心灵寄托所在,更因华人涌入,顿使此区为中国移民的新城市……
“佛光”常被人家拿去利用作为名称,例如佛光大旅社、佛光草莓园、佛光砂石场、佛光琉璃瓦……现在西来寺也成为人家的广告词,愿佛光真正能普照到一切众生。
布里斯本是在一九八〇年才开发的新兴城市,街道非常干净,因地形是丘陵状,铁路无法拉平,故火车有时是在路面行走,有时是遁在地下行驶,也是布市的一项景观,在有名的“故事桥”附近休息(故事桥的“故事”是人名),看矗立于市区的一栋栋建筑,新颖又各具特色,也感染到这年轻城市的朝气,澳洲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又没有经过世界大战的破坏,实在是一块净土!
晚,依训、满可从雪梨赶来,永全到机场接机,回到精舍已近十时。
四月十九日星期四清晨在风声和树声的呢喃中醒来,内心只有一种“静”的感觉,不想走出房门口,似乎一开门就会破坏这份宁静。每次出国,在没有人认识的街道行走,没有突来的访问、没有要求拍照的困扰,实在是一件很称心的事,有时我会向往那种“一炉香、三杯茗、万卷书,何须尘寰外再求仙求佛”的生活,不过这是一种自私的想法,就像母亲说的:“有那么多人需要你,我怎敢独占?你不是我的儿子,你是大家的。”
这两天看永全、满信在处理事情上,实在有些不如法的地方,很想“教”他们,又怕他们说我老远从台湾来,就说这个不是,那个不对,现在为人师者,也要适应徒弟的做事方法,为徒弟的情绪着想,最好委屈自己,不过想想,我也不能因此就疏忽教的责任,故——一、电话是用来报告联络,事先要将事情分点备忘,以便一口气讲完,不可想到一件事打一次电话。传真的内容要具体,要有收发人,一次可以完的事,不要变成连续剧。
二、事情经过请示后,就不可以更改。
三、不要轻易开口自己的需要,除非代大众请求。
四、寺庙与家庭不一样,该有的东西不可少,不该有的不可多,要不增不减保持原状,不可随便推置或移动。
五、要以服从为恭敬,不可以自己的标准为恭敬。
六、要多给人方便、利益,做事要灵巧,广结善缘,一点都不随缘的人,是没有佛法的人。
七、初学者要善于与各种主管相处(指个性),不可选择主管,顺应主管,要能吃苦耐劳、尽责不推诿。
八、对长辈言词要有礼,做事要认是非、轻重,不可只认人,只讲利害。
承邱锡宽等十人好意,要我去参观有名的阳光海岸(SunshineCoast),随顺众生也是一种方便法门,同行者约二十余人,阳光海岸在布里斯本的北边,车程约要二个多小时。澳洲民众非常注重假日休闲,高速公路上,全家出游的卧舱旅行车比比皆是,路旁笔直、硬挺、整齐的马尾松,一望无际,昔时在图片或影片看到的景色,现在都“具体”的映在眼前,旷世之作自然而生。途经“昆省华人会”、“新港”(NewPort)、跑马场、航空学校、博物馆……在阳光海岸的岩石上,吃着带来的便当,有很多澳籍的小孩,都在岸边游泳,最小的约二三岁,在沙滩上都走不稳,仍不惧海浪的拍打,一样下水,学习与环境奋斗,训练自己的毅力。生存,不能全靠别人。
在Mooloolaba市,参观了有名的海底世界(UnderwaterWorld),此水族馆的建筑,是挖地下室引海水进来,造成隧道模式,以透明的玻璃装潢,利用光度的明暗,喻海底深浅。有了深浅,里面的鱼种就不一样,当你置身在隧道里,周遭一百八十度,都可见大大小小近百种之多的游鱼游动,最大的是鲨鱼,最小的是海星……海洋的世界实在比人间美丽,空间比人间自由,但弱肉强食的现象却是一样。众生真是形形色色、无量无边,且业感也无量无边。
依训因雪梨那边有事,今晚先行回去,留下满可,两天后再跟我们同行。
澳洲地大,一般住宅区都不喜往高楼发展,平房较多,精舍后面的森林,有很多大石头,坐在上面打坐,实是一大享受。这几天没事我都喜欢跑到这里坐一下,吃饭时间满信他们若找不到我,永全就说一定在禅林里。佛光山别分院遍布各地,就独缺有处丛林较茂盛的景色,没想到禅林就在此地。
打坐时,澳洲有名的袋鼠不时在身边跳动;森林里百鸟和鸣,忽然想起佛陀当初在苦行林的情形,我们现在的生活享受,实在对不起佛陀。
四月二十日星期五早上盥洗时,昨天看到的那两只袋鼠正在草地上啃食,特别叫大家来看。慈庄说最近因已进入雨季,袋鼠已较少出来,否则一到傍晚,它们都会跑到屋檐下跟你对看,一点都不怕人。与袋鼠、森林同居,颇有野生动物园的味道。
澳洲昔时在英国的统治下,实行“白澳政策”,被杀死的东方人很多,故有一段很长时间,澳洲在东方人的心目中几乎不存在。据闻目前澳洲中部的阿不雷训地方,有很多人是华姓,是中国人与当地土著通婚的后代。
澳洲对外来移民的人种,尚无明确的规划,美国则依人种而规划地区,如印第安纳州,而种族也有阶级之分,其政策常随国家的需要(政治、经济)在变。所以在澳洲移民的人很安分守己,不像在美国冲击、冒险、战争性高,且澳洲的移民大都是合法,美国则非法居留者较多。
在澳洲《星岛日报》第八版上,有一“妈妈乐”的专栏,作者署名采菱,题目是:落叶归根。描写在海外的中国人,临终前都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国家,要不就是交待子女,要将骨灰送回——佛光山……
希望在澳洲的佛光山中天寺、南天寺能早日落成,以便此地的华人平时就能有个精神依托的道场。
今天李诚孝夫人,送来一瓶正骨水及吹风机,要给我擦手痛,言明用吹风机烘干药水,可以加强药性的渗透,实在是一位有心人!
精舍后的森林有很多是油加利树,是熊最嗜食的植物,但因树汁含有酒精,熊每吃必醉,有时会在树下看到一堆毛绒绒的东西,原来是酒醉的熊。它们醒来时,就续找第二株再吃、再醉,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清醒?
与慈庄、永全、满信、满可等,为中天寺的建筑,在纸上初绘轮廓,这里是大殿,这里是客堂,这里是斋堂……在国外唯一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便是停车场,前后不到半小时就画好了。纸上作业虽快,但却不实际,理想还是要靠踏实的脚步一步步去实践的。
四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今天是中天精舍信徒聚会的日子,九点多,汽车就一辆辆开上山丘,邱锡宽、李诚孝、杨宪荣、邱俊雄等人都临时充当交通指挥、知宾等工作,陈金龙先生因回台湾,其夫人吴美智也忙着接送信徒,一下子精舍庭院外停了八十多部车子,来的信众约二百七十多人,其中有很多是信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在异国的天空下,他们肯来参加我们的聚会,真是“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缘”。
此时聚会临时改成座谈方式,在座的有很多是佛光山的皈依弟子及布教所的信徒,很多人见到我,可以感受到那份惊喜:“师父!我没想到在澳洲会看到您!”
座谈时,大家发问非常踊跃——◎外国小孩信基督教、天主教者很多,移民到此的中国子女,如何不受影响仍能信仰佛教?
信仰是出乎本心、发乎自然的感情,与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交往,甚至于参与他们的活动,由子女选择自己喜欢的信仰方式,父母不必太强求。只是为人子女者,虽已在国外移民,除吸收当地的科技、文明外,对中国的基本文化、语言、伦理、生活习惯却不能忘失。佛教是父母之教,是家庭里传承下来的,该不该改变则由子女自己决定,父母只要尽心教育就好了。
现在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不一定称为“中国人”,合理的称呼应是“中华人”,如美国的中华人、日本的中华人、澳洲的中华人……将中华人成为世界人,把自己突出于国籍,成为世界人。唯有用中华人,世界的中国人才会团结统一。故不能西化,因我们真正的根,所谓中华锦绣河山,仍要我们回去重建,当然要保持中华人的文化。
◎移民在国外,如何在生活中过得快乐?
刚移民到一个新的环境,没有踏实感及归属感,是一个过程问题,故平时就要充实生活内容及心理建设,并灌输小孩生根的观念,尤其家长要肯定的认知并接触新的社会,就如媳妇搬入婆家,不可把家乡的情绪带过来,要入乡随俗,与新的环境打成一片。能安住身心,则眼看的、心想的、接触的都是美好善良的,自然就会快乐。
◎待人接物,常因口角发生误会,如何修口德?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你们听,他们在讲道。”
学生:“老师!他们是在吵架!”
天理、良心要求别人是在骂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讲道。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是非,常因讲者、听者、第三者无心的搬弄而恶性循环。大家都知道:“是非止于智者”,千里迢迢的从台湾到澳洲来,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破坏掉这份难得的因缘,欲修口德应——口诵佛名如吐珠玉,口宣教化如放光明,口谈无义如嚼木屑,口好戏谑如动刀剑,口道秽语如流蛆虫,口说善事如喷清香,口语诚实如舒布帛,口语欺诈如入陷阱,口出恶言如闻臭味。
……
这一次座谈或许是在异乡吧,大家情感都真挚,交谈甚为融洽,并要求下次聚会时,能播放我讲演的录影带或“星云禅话”。索取《觉世》或订《普门》杂志的人也不少。有很多人都有心亲近佛法,但苦于无门而入,散会时,看大家那舍不得离开的闻法热忱,叫人感动,中天寺的兴建要更积极。
晚上十一点多,接到心平电话,告知将于明天启程至日本,慈惠、慈容、依恒要在夏威夷与我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