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是佛教的根本教义,而最为一般人耳熟能详的是“苦、空、无常、无我”。这些根本教义,都是佛陀为了引导众生,迎向欢喜、光明、解脱自在的人生而宣说的真理,却因为人为因素,例如讲经方式太过刻板,或者说法让人厌离人间,否定现实生活的需要,佛教因而与社会逐渐脱节。
佛教是智信的宗教,正因为其宣说的教义是普世的价值,所以亘古常新,历劫弥坚。但是,也由于宣讲者,讲得太深奥,写得太高深,让人看不懂,听不懂,大众无法受用的结果,对佛教也就敬而远之。佛陀一生说法是为关怀、温暖人间而来,人间佛教的精神要义,则是契理契机、事理圆融。然而,佛法真义正如《华严经》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因此,本章以譬喻言说、深入浅出的内容,揭开佛法真义,直指佛陀本怀。
人间佛教的根本教义佛陀说法,都是随弟子的根基利钝,而有不同的教化,但是佛陀也有许多基本的思想、教义。例如,全世界公认的原始佛教时代,佛陀经常讲苦、空、无常、无我;到了后期,才鼓励信徒要行六度万行,要发四无量心,要学四弘誓愿等。
我们所了解的原始佛教,佛陀对人间的看法,说苦、空、无常、无我等,是非常究竟的。不过,后代的弟子、信徒,因为对佛陀的教化没有深刻的体认,多从消极上讲说人间的苦、空、无常、无我,使得一般信徒都跟着从消极面去体会,让人感觉到佛教的人生没有美景、没有光彩。
遥想人间的佛陀都在社会上生活、托钵、乞食、说法,度化众生,后代的佛教徒却主张要入山隐蔽修行,与社会脱节,把积极救世的佛法转为消极避世的意思,甚为可惜!以下谨就佛教的根本教义加以阐述,并说明其与人间佛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