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生存道:星云大师谈智慧和幸福 > 生死之间

生死之间

人生下来要居处,人死之后要去处;有的人为生辛苦,有的人为死挂念。解决生的问题,现代已发展出许多知识和方法;解决死的问题,只因为人有“隔阴之迷”,换了一个身体就不知道前生后世,因此对死后茫然无知,成为天下最难解决的问题。

其实,人之生也,必定会死;人之死后,还会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环形的钟表,如圆形的器皿,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生死只是一个循环而已,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也不是开始,收也不是结束;开始中有结束,结束中有开始。

在佛门里,有许多的大德高僧,他们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生要欢欢喜喜而来,死也要欢欢喜喜而去;因为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无有休止啊!

从历史上看一些禅者,有的田园荷锄而亡,有的自我祭拜而终;有的吹箫奏笛,泛舟而逝;有的东门西门,向亲友告假而去。所谓“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来来去去,根本就不用挂怀。正如衣服破旧了,要换一套新衣;房屋损坏了,要换一间新屋;连老旧的汽车都要淘汰更新,何况人的身体老迈了,怎能不重换一个身体呢?

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拉伯雷(FrancoisRabe-lais)说:“笑剧已经演完,是该谢幕的时候了!”他对于死亡表现得潇洒自在,毫无依恋;哲人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临终时安慰夫人:“可别伤心,你看,那边明亮的天空,就是我的去处!”真是自在人生的示范。

现在社会上有“安乐死”的说法,其实“安乐死”是要比“痛苦生”还要好很多!快乐人生当然畏惧死后痛苦,如果“生死一如”,又何必“贪生怕死”呢?

佛教净土宗称死亡为“往生”,既是往生,就如同出外旅游,或是搬家乔迁,如此死亡不也是可喜的事吗?所以,死亡只是一个阶段的转换,是一个生命托付另一个身体的开始。因此,死亡不足惧,面对死亡,要顺其自然,要处之泰然!

◆◆◆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打破了不可复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装回茶杯里;茶杯虽然不能复原,但生命之水却一滴也不会少。又好比燃烧的木材,薪火相传,流转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会真正死亡。

佛教的“涅槃寂静”形容得好: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真正的生命是超越无常、超越无我的。例如海水波涛汹涌,海面上的泡沫究竟是海水,还是波浪?从觉悟的观点来看,有风起浪,无风平静,动乱最终还是归于寂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