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信徒对我说:“大师!您所言、所行、所见、所做、所思……都超过一般常人,这道行是如何修持的?您是如何过生活的?”
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出家人,常应大众的需要随缘付出,不曾刻意或计划要如何。
在生活细节上:见到人我会主动地跟对方打招呼;用餐时,我喜欢与大家同餐共吃;坐车时,不喜欢浪费一个空位,坐满了,才会开车;只要别人有求,在不妨碍他人,不违背佛法的原则下,不曾拒绝过;一生中,行踪不曾有过秘密;没有私人的钥匙;所有信件都经别人拆阅后,才辗转到我手中。我的血液与大众分不开,脉搏与群众共跳跃。
在处事观念上:我的原则是——以不要代替需要:为避免物役,从不要当中去拥有更宽广的精神境界。
以无求代替有求:从忍辱无争中,去包容一切,丰富人生的内涵。
以享有代替占有:胸怀欣赏一切,不必占有一切的理念。
以大众代替自我:自他一如是和谐之本。
◆◆◆佛教是幸福快乐之教。用数字比喻,容易记忆,我说在修道上——第一,学佛要一心,不要有二心。
第二,做事要理和、事和外,更要有第三——人和。
第三,人生具福禄寿三多外,不要有第四——气多。
第四,世上已有四苦,不要再有第五苦——比较苦。
第五,守持五戒外,要受持第六戒——戒懒。
第六,修学六度万行以外,别忘记第七度——自度。
第七,人有喜、怒、哀、乐、爱、欲、恶的七情以外,不要有第八——假情。
第八,在八识田中好自播种,但不要有第九——错误的认识。
第九,人身已有九孔,不要让更多的毛孔再漏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