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幼稚到成熟,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他崇拜、信任的对象。例如,小的时候相信父母,凡父母所说,绝对深信不疑;长大求学,转而相信老师,只要“老师说”,就是对的。
之后,随着各人知识水准高低、接触社会层面宽窄、价值取向不同,于是有人相信金钱万能,有人觉得爱情至上,有人高举情义第一,有人疾呼自由无价,有人投身信仰生活等。
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信仰也不一定是信仰宗教。例如有的人信仰某一种思想或某一种学说;有的人信仰某一种主义;甚至有的人崇拜某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信仰的对象。
话虽如此,只要人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信仰宗教。尤其是佛教的中道缘起、因果业报、生死涅槃等教义,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人生的迷惑。
信仰宗教,必须慎重选择,以“正信”为佳,否则一旦信错了邪教外道,正如一个人错喝了毒药,等到药效发作,则生命危矣!所以“邪信”不如“不信”,“不信”则不如“迷信”,迷信只是因为不了解,但至少他有善恶因果观念,懂得去恶向善;不信的人,则如一个人不用大脑思考,不肯张开眼睛看世界,那么他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
信仰佛教,也有层次上的不同,例如,有人“信人不信法”、有人“信寺不信教”、有人“信情不信道”、有人“信神不信佛”等。其实信佛学佛的主要目的,是要开发每个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应从求佛、信佛、拜佛,进而学佛、行佛、作佛;唯有自己作佛,才是信仰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