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信徒到寺院拜佛,知客师招呼过后,随即对身旁的老和尚说:“有信徒来了,请上茶!”不到两分钟,又对老和尚说:“佛桌上的香灰要记得擦拭干净!”“拜台上的那盆花别忘了浇水呀!”“中午别忘了留信徒吃饭!”只见老和尚在年轻的知客师指挥下,一下子忙东,一下子忙西。
信徒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老和尚:“他是你什么人?怎么总是叫你做这、做那的呢?”老和尚得意地说:“他是我徒弟呀!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他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他只要我留信徒吃饭,并没有要我烧饭,平时寺里的一切都是他在计划,省了我很多辛苦呢!”信徒不解,再问:“不知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老和尚说:“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敬老尊贤”,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智慧与经验,固然是家庭、社会的一大资产,然而一个社会的发展,也不能缺少年轻人的活力与动力。
老一辈的不要凡事以权威性的命令,而能改以关心、辅导、协助的立场,学习老和尚的“交棒”而享“清福”的心情,看着后辈成长。后辈也能学习、尊重长者的经验、智慧,不要躁进、排斥,如此又何来代沟之有呢?
其实,人生原本无所谓的大小、高低、好坏、贵贱,完全是在于自己的观念。人与人之间,只要能够做到“老做小”、“小敬老”,必能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