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佛教·世俗 > 第十七章 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第十七章 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唐伯虎说:“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诗词中说明人身难得,光阴短暂,苦乐无常。所以我们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岁月,积极地运用时间,适当地规划人生,让生命层次获得提升,人生有所成就,为人间留下贡献,留下榜样,留下言教,留下历史功绩,缔造永恒的寿命。中国至圣先师孔子曾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十五岁到七十岁的生涯规划,而佛教徒的生涯规划,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规划:

一、从年龄增长来规划人生第一,成长学习期:二十岁的人生,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做事的技术以及做人的基本道德观念等学习完成。甚至修苦行,增加精神毅力。

第二,实习服务期:三十岁的人生,要与大家合群共处,把群我的关系处理好,把事业的基础实习完成,把服务众生的理念付诸行动。

第三,弘法布教期:四十岁的人生,应该是一个弘法布教,发挥事业所长的人生。人生如一块田地,将来要有所收成,就必须赶紧播下菩提种子。

第四,佛法圆融期:五十岁的人生,不妨规划为教、学、做的阶段,一面自学自做,一面将经验传授与人。

第五,经验传承期:六十岁的人生,要专业地著书立说,或专职教学,把一生的智能经验传承给后代。

第六,云游度生期:七十岁的人生可以云游度生,随心所欲,或一面教学,一面游山玩水,随喜随缘,将经验阅历国际化,扩展宽广的未来人生。

二、从生命四期来规划人生第一,少年时期,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父母生养我们,师长教育我们,国家保护我们,社会成就我们。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种种所需,是靠许多人的辛苦维持,才能生存下来,因此要有感恩的心。

第二,青年时期,要有自我肯定的信心。要相信自己拥有无穷无尽的能力,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理想志愿。

第三,壮年时期,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与人来往,热诚服务,做一个源头活水,展现茁壮的生命力。朱熹先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从自我的心里涌现出的活水生命,是清净的、美好的,我们应当善用这渠活水,净化世间。

第四,老年时期,要有平静欢喜的生涯。到了老年的时候,能动也能静,有大智若愚的体会,能随遇而安,随心自在,随缘欢喜,这样的生活,妙趣无穷。

三、从性格志向来规划人生每个人都有其特别的长处、性格,人生要为自己的性格找出一条路来。譬如:

第一,研究性格:具有研究性格的人,可以从事研究科学、医疗、天文、生物、宗教、哲学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