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
南国的春,万紫千红。我却对油菜花情有独钟。那一抹金黄,浮动在群山之间,亮丽而鲜艳。
在南国,油菜花并不是什么珍贵或者是稀奇的花,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幽兰的正气清香,没有白玉兰的纯白。它是最为普通不过的一种花,金灿灿的黄,千株并侍、万花相扶连成片片花海。
之所以即使身处城市,却对城市之外田野里的油菜花恋恋不忘,这里也是有原因的。自小在乡村长大,对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四时农事自然也有几分熟悉和眷恋。我的家乡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刘禹锡的一句诗“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地区。这里山高林密,连绵千里,所以又俗称千里巴山。受地形所制,这里的农田多为依山而建的梯田,随着山体走势一层一层的堆叠起来。秋收后种下油菜和小麦,这也是中国南方普遍的耕种规律。经过寒冬的孕育和考验,当东风刚刚吹过,便拼命的生长,几周时间就可以长到标准的高度,然后开始开花授粉。
油菜花开的季节,通常天气都很晴朗,冬日里灰蒙蒙的天空也顿时变得明亮起来,蓝蓝的,蓝蓝的,像温柔而清澈澄明的水一般。阳光也有了明显的温度,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已经是二月末或者三月初,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春天由南到北轰轰烈烈而来,如千军万马般,势不可挡。而南国早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了。不必说那粉红的桃花,红如胭脂,艳如流霞。不必说那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感觉世界都是一片洁白。也不必说那火辣辣的海棠,燃烧着激情,燃烧着希望。单是那群山之间田野之上盛开的油菜花,便把春天的如诗如画展现得淋漓尽致。
油菜花,颜色很单一,也很普通,淡淡的黄色。像阳光一样灿烂、辉煌。在东方,黄色代表尊贵、优雅,是帝王御用颜色,也是一种可以让人增强食欲的颜色。油菜花几乎很少见到单支独秀,即使有,也看不出它应有的光辉和魅力。通常油菜花是一片一片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样,一大片的金黄给人更大更强烈的冲击感。站在油菜田中,只露出一个脑袋,一双眼睛,一双耳朵和一个鼻子。周围油菜黄把整个人牢牢的拥抱,视野所及之处都离不开油菜花的影子。闭上眼,面朝蓝天,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耳畔,微风浮动,私语切切,一曲出神入化的自然天籁让你瞬间融化、灵魂升华。淡淡的花香,暗香浮动,看不见也摸不着,若隐若现,飘进每一个呼吸的鼻孔,令你神清气爽,飘飘然,羽化而登仙。你发现浮躁和浮华的尘世居然还有如此的桃花源,生活原来并不是只弥漫着焦虑和忧伤,生活其实可以单单纯纯的过,简简单单的过,轻轻松松的过,畅畅快快的过。世界如此这般单纯、美好!
每到这个时节,自己都忍不住想起故乡巴山的春,巴山的油菜花。虽然算不上壮阔,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山水之间油菜花从河底,一层一层,延伸到半山腰。波纹似的曲线,柔美、妩媚。金黄色涂抹在山水之间,真是一幅幅唯美、绝代的山水画。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装饰,天然雕饰,原汁原味,就足以让人望花息心,窥花忘返。大自然钟灵毓秀聚集于此,若是文人墨客经过此处时,会不会发出“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感慨呢?大景有大景的壮阔,小景自有小景的秀美。油菜花开装点下的巴山之春,小桥流水般温柔、细腻。
除了远山远景,还有近处小景。巴山的民居也有几分特色。红砖绿瓦,依山傍水而建的建筑既有豪迈大气的一面,又有轻巧雅致的一面。有着十分独特的文化气息。屋前屋后,良田美地上油菜花开遍,整个院落都置身花海。院子里的老人,在阳光下泡一碗茶,下一局棋,说说笑笑,津津有味,真是天伦之乐。
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我相信宇宙,我感恩自然万物,于是我常常对自然怀有一颗谦卑、恭敬之心,我喜欢发现自然中的美,以及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的美,我尽量去发现,去感受,然后好好地珍惜和享受这份美好。我是众人眼中的奇葩,我更喜欢他们叫我疯子。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自娱自乐,除了和自己有几分相似的朋友外,别人,更本就不懂我们诗意的生活。前两天一位朋友在网上发了一组油菜花开的照片,并且赋诗一首,名曰《春意》:“晴空万里好风光,大地回春换绿装。遍地金黄花似海,微风浮动惹蜂慌。”看着美丽的油菜花图片,自己也随兴写了两句来唱和:“春风春雨润双沙,蜀山蜀水绣黄花。桑梓南望千里外,如诗如画是君家。”一表心中的欣喜之情。
校园呆久了也没有什么新意,遇到风和日丽的日子自己就迫不及待的想走出校园,来一场小小的“旅行”,或者是出游。我喜欢背着一个小小的布包,装上一支笔和一叠白纸,或者再加上一点干粮,这就是我通常的行囊。找一个有油菜花开的地方,开始自己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