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恶魔以后的太子,志愿更加坚固,心中更加平静,深入在三昧的禅定境界中,已经到达无念无想的领域,可以说光天化日的觉悟世界,就将现在眼前。
在这个时候,太子已经能够知道久远以来的自己,曾生在什么地方,叫过什么名字,做过什么事情。百十万年,生死往来的历史,一切都能清楚了然。他觉悟到自己以及一切众生,无量阿僧祇劫以来,轮转在生死界中,有时作人的父母,有时作人的儿女,有时作人的老师,有时作人的弟子,都是有着因缘牵连的关系。可是,被现实所迷惑的人,却不知道别人都曾作过我们的眷属,终日被名利爱欲所囚,一点都不顾念他人。太子在这一切冤亲平等的真理上生起大悲的心肠,不觉泪流如注。
太子此刻对一切森罗万象,心理上已渐渐地明白,对一切事理已有正确的了解。他更感到“生”和“死”本来是不二的,没有执著的必要,太子的心、生命,此刻已觉得明显地扩大,可以说,已经和宇宙同化了。
相反,太子现在觉得烦恼是不可思议的东西,为什么会有烦恼?这原因清晰地浮现于太子的心中,太子欢喜得雀跃起来!他反复地思维吟味,终于知道自己证得正觉!这是一点不错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方,忘记了一切,对一切都没有分别,对一切都很明白,这绝不是睡眠,这是正觉,这是解脱!
我们现在不要再叫他太子啦,我们要尊称他为“佛陀”!
已经开悟的佛陀,附带的证得五眼六通。他看这个世间,知道一切众生都是在六道轮回的生死大海中升沉,不觉生起无比的大悲心。这六道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牲、阿修罗、人间、天上),终日经营着虚假不实的生活,有清净的,有不清净的;有善的,有不善的。到了命终的时候,随着各人的造作,在六道中又受着种种不同的苦和乐的果报。
佛陀觉悟的是缘起的正法,仔细地观察这个世间,流转的经过是十二因缘,流转的主体是苦。由这个主体展开,所以有生老病死的现象。人为什么会有老死呢?因为有生所以才有老死;再来观察生又是从什么地方而起的呢?这是由于一切善恶行为的业的结果,这个生绝不是由什么天神之力而生,生是没有自体的。这样说,生并不就是没有原因,好像竹子才破了一个节,其他的节都有关系,这个生死的原因就是行为的有业,由于这个行为的有业所以生出取来,如火要有薪才会燃烧,这个好比薪的取又从哪里生的呢?这就是由于叫做“爱”的而生,好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这个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由“受”而生的,好像感到苦痛就需要安乐,感到饥饿就需要饮食,希求(受)一切,所以对一切就生出爱来。受是爱的原因,这个受又是从哪里生的呢?这一切的受是从“触”而生的,感到一切的苦,想到一切的乐,因为有触才知道的。触是从哪里生的呢?这个触是从众生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而生,好像一个盲人,他就不能完全生起六入的触力。这个六入是从哪里生的呢?这是从“名色”而生的,名色好比是芽,六入好比是茎是叶,茎叶是由芽逐渐而生长的。这个名色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这是“识”,识就好比生出名色之芽的种子。不过,有的时候,识是从名色生的;也有的时候,名色是从识生的,好似人有时候在船上前进,有时拉着船前进,也有时船与人同时并进。识是从名色生出来的,名色是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而展开的。这中间有一种作用名叫“行”,这个行的根结何在?这就是所谓“无明”,亦即是生死的根本!由无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识,由识而展开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触,由感触而有受,有受而生爱,有爱而执取,有取而造业,由业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众生所以轮回流转的生生灭灭,都是这样。
一切众生和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现在佛陀终于从千辛万苦中证得这甚深微妙的真理。
为着便于了解明白佛陀亲证的宇宙人生缘起的真理,兹将十二缘起列表说明如下:
十二因缘:
过去二因:
无明——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它的体是痴,以迷暗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就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
行——行是造作为义,即依过去的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的三业,而造成罪福,不动诸业,名之曰行。
现在五果:
识——识为初入胎识,即由过去惑业动力,使感异熟报体的阿赖耶识,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
名色——名色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即组织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六处未圆,故称名色。
六入——六入为六根完具位,示名发毛爪齿位,谓于胎中,由名色渐次增广,因此诸根具足,故名六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