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老爷非两榜进士出身,日后从同知熬到知府还不知道多少年,况且程晏年轻,恐怕gān几年就走,但他唯才是举,现在还能帮忙荐人,若是日后再来个叶知府那样的,岂不是还要被压着,怎么着也逃不出泉州地界儿?
吴夫人忙道:“这……府台大恩,我们无以为报呀。”
只听妙娘提醒:“原也是我们大人赏识你家吴通判才有此举荐的,但你也知道,我们大人赏识,但福州那边的人也未必听我们的,所以你们也提早做好准备。”
意思就是要打点赶紧去打点,吴通判夫人忙不迭谢过,十分高兴的走了回去。
妙娘看着她的背影才想程晏说的话,是的,若是他没有真的以天下为己任要变法,他真的非常深谙人心,也很会做官,不出意外还会做大官。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他其实也知道作为程家嗣子,二房唯一的儿子,他应该以子嗣为主,甚至他这方面能做的非常出色,作为丈夫他也知道怎么平衡所谓的妻妾关系,但是他不是那种人,他要的是别人的真心,同时也付出了他的真心。
妙娘暗叹了一声小傻子,真是个小傻子。
第124章 龙凤呈祥
果真过不了多久,袁通判被举荐为泉州府同知,吴通判则通过程晏举荐,他本人也十分上道,听闻去福州府打点了一番,这才顺利去到福州府做通判。
程晏举荐虽然是关键,但吴通判当机立断,听闻把一大半的身家都投入在里边,这般能够拿下也算是胆识过人了。程晏这样的实gān派不喜欢吴通判这样的人,但是吴通判去别的地方肯定会混的如鱼得水的。
之后,又来了两位通判,初来,一切都要听程晏的,瞬时,整个泉州府都在程晏掌控之中。
他先是废除了叶知府所设置的不少关卡,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组织乡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也替商会争取利益,他本就人脉广,十分能gān,年纪轻轻执掌一府,居然还得了个青天大老爷的称号,让上下一心,官声在整个福建都有名。
再有本次科举,程晏亲自去府学讲了不少科举经验,同时还延请名师为学子讲习,更不提把读书优异的学子全部召集来读书。
在乡试中,泉州府在整个福建比之去年增多了三名举子。
别小看三名举子,若这三人都进士及第,那也是很不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