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拉着一张椅子让我做,不一会儿就给我拿来了几个馍馍。
“小兄弟,你想吃着,我去找村长,待会儿晚上你要喝什么?我给你整点?”
年轻人的热情好客,反倒是让我有些不适应,拿着馍,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见我一副愣神的样子,年轻人指了指一旁的水缸。
“一会儿你要是吃馍渴了,自己去打水喝,这是我昨天刚接的,我这就给你去请村长来。”
小伙子说着就推开了屋门,拉高了嗓门唱着我不知名的山歌,朝远处走去,就是连家中的大门都不关。
不过,听着他的秦腔,一股热情澎湃的感觉油然而生,之前心中的那股子暴躁感,竟也消散了不少。
吃着馍,听着逐渐远去的歌声,我渐渐的开始感觉到连日赶路的疲惫。
几个馍馍,一会儿就被我吃掉了。
这时候,我百般无聊朝着四周打量起了小伙子的家。
他的家虽然整洁,但是,还是难逃朴素的样子。
一共两间。
开门进来的这个房间,连带着陕北特有的灶台,形成了吃饭与会客共存的生活空间。
当然,我估计他们这里也不需要什么会客的空间,这就是他除了睡觉,生活使用最多的空间了。
灶台旁边没有冰箱,只有一个厨柜,在我现在坐着的地方,有一个地炉,上面挂着一口铁锅,锅子里面没有任何的东西,想来应该是平日里也算是烧菜做饭的地方之一吧。
他刚才指的水缸就在房间的另外一个角落里,而另外一间屋子,现在房门紧闭,毕竟是人家家里,我也不好意思去打开看看。
坐着,闲来无事,我便又将之前那份档案拿出来看了看,上面手写的字迹,歪歪扭扭,看着不像是钟馨爷爷写的,更像是一个小学生所写。
难不成这是当年这里的村民所写?
要是真的如此,我一会儿问出来是谁写的,找到他,应该还能够打探到更多的消息。
看着档案的字迹,渐渐的我开始觉得昏昏欲睡了起来。
正当我准备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时,外面传来了一阵窸窣的脚步声。
“老村长,你慢着点,他就在我家里,别急啊!”
闻声,我抬起头,就看到大门挂着用来挡风的棉被被掀开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爷钻了进来。
“小伙子,你真的是城市里面派来的吗?”
老人说起话来情绪激动,声音不住地颤抖,握住我的手,他的双手更是比说话的声音还要颤抖。
年轻人这时候一猫身也钻了进来,他凑在老村长的耳边,像是在喊叫一般说道:“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城里来的。”
“什么?”老人也提着嗓子回应着,“陈来?他是陈来的朋友?”
“城里来的!”
“啥?陈来什么?”
老人跟小伙子简直是鸡同鸭讲,而小伙子这时候对我投来了抱歉的眼神。
“不好意思,村长耳朵有些背,你坐一会,我跟他好好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