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原作及戏剧的时候,吴妤试着去理解杜丽娘,理解性本天然的“至情”思想,可穿越数百年的时光,还是难。
她不是会为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词句感动的人,所以哪怕细读完全本,她依然处在矛盾中。
要如何演绎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像艾琳娜的《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完全把自己抽离出来当成第三视角?
不行。东方古典爱情是很私人的故事,不是西方英雄故事口口相传的模样。
那段时间,吴妤儿白天练习,晚上就磕文学戏剧,天人jiāo战。
她的好师父建议她:“要不你换一首吧,《国色天香》很不错,也是讲唱戏的,名伶是国色天香,戏文戏曲也是国色天香。你就大胆上去滑,美就完了。”
吴妤:“你是觉得我滑不了昆曲配乐吗?”
师父:“小心被人喷死。”
吴妤:“我怕人喷吗?”
师父:“不怕,上吧。”
文学戏曲艺术应该走到人民群众中来,曲高和寡是不行的,所以吴妤坚定了要滑这首的决心。
本来Clara那边找到了电子流行乐的“祖师爷”,主动抛来橄榄枝说想合作。吴妤想了半天,还是把《套马杆》jiāo过去了。
短节目两分半钟,《皂罗袍》的词掐头去尾差不多也是两分半钟。若再进行现代创新,恐怕原汁原味的戏就留不下几分原本的味道了。
gān脆就让所有的奥运会观众陪着听两分半钟的昆腔吧!
前奏很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唱词就起来了。
少部分华国的观众能跟着哼,大多数人觉得曲调熟悉亲切,老外观众们则一脸懵:这是什么厉害的吟唱?
调子吟哦婉转,但唱的是汉语吗?为何这样慢?为何听上去和平常的汉语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