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的,历史上所谓的“疲秦之策”就没什么用,而现在在农具、种植物的改良发现之下,农业生产力本就比过往大幅提升。近年风调雨顺,十年内的粮食总产量比十年前翻了三番。
别说是疲秦了,就算边修渠恐怕也不耽误着发兵灭韩。
嬴政想了想:“夫人说得对。昔年太爷爷命李冰于巴蜀之地修都江堰,之后秦国粮产积粟如丘山。此乃好事,纵然他为间臣,寡人也很难不动心。”
赵维桢莞尔:“郑国就在外面呢。”
嬴政:“那就请他进来。”
一声吩咐后,侍人赶忙出去请人。
李斯还是有些担忧,但见嬴政因赵维桢一句话而打定主意,便不再开口。
也是来到秦廷之后,他才意识到,咸阳城内的权力关系根本不是外人所言的那般。
六国人都说,如今是吕不韦、赵维桢把持朝政,少年国君并无实权,甚至是在权臣胁迫之下尊一介商人为“仲父”。
但实际上,秦王政很有主意,且性格果断。要说信任吕不韦,不如说他更信任自己的师长。
孟隗夫人的影响对他还是很大的。
李斯有自己的思量,而侍人也把郑国请了进来。
衣着简朴的中年男人,见到少年国君不卑不亢,行礼之后,直起身来。
嬴政直接开口:“你为韩人,为何要来秦国修渠?”
郑国顿了顿,倒是也不嫌弃嬴政开门见山。
“回秦王。”他认真回应:“因为秦国需要修渠。”
“秦国有都江堰,沃野千里。”嬴政说:“你若早生几十年,先昭王也许更需要你。”
“请秦王三思:一家之主从不会嫌自己太富裕,一国之君也没有嫌国家粮食多的道理。”郑国摇头:“昔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确实恩泽一方。但巴、蜀之地,道路崎岖、路途遥远。粮草再丰富,也需兵马来运。秦国境内,却有大把的土地làng费,何苦如此?”
“你指得哪里的土地làng费了?”嬴政问。
“关中之地。”郑国回答。
嬴政蹙眉。
“关中之地,常年灾害。”他不赞同地开口:“怎能言及làng费?”
“秦王请听我一言。”
郑国却是不急不慌,出言解释:“关中之地地形崎岖、缺水少土,一遇灾害,确实容易出问题。涝,则洪水成况;旱,则连绵斥卤。可我以为,这问题不在于灾害,正是在于不行水利之事,无可积累水土。所以关中之地,急需修渠做引水、引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