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历史同人)大秦相国夫人 > 第132章

第132章

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世官制为察举制,削藩加qiáng中央集权等等等等。

一系列方案,赵维桢都能拿得出来——想不出新法子,她照搬后世智慧还不行么。无法太过超前,两汉的生产力总是与当下最为接近的。

“当然是?”秦王问。

赵维桢选择闭口不言。

话都到嘴边了,又噎了回去,放眼天下,也没个臣子敢在秦王面前这般做。

秦王稷不仅不生气,反而被逗乐了:“孟隗有策,却要藏着掖着,可是觉得秦国不配?”

“王上,臣不是不说。”赵维桢回答:“是不能用。”

其实是赵维桢不敢。

眼下中原还没统一呢,这其中的每个方案,都动摇了秦国qiáng大的根本。

除非她疯了,不然谁会全部叨叨出来啊!

赵维桢在心底疯狂腹诽:再怎么敢讲敢说希望小嬴政照盘全收并且改善发扬,那也得有命在吧。

秦王:“哦?不能用之策,怎能称之为有策?”

赵维桢:“当下不能用,不代表未来不能用。”

虽然到了战国末年,各国改革,基本上都逐渐抛弃了奴隶制。

但在小嬴政确立封建专()制制度之前,这些就是没用。所以赵维桢觉得,自己也不算说了假话。

“而且,臣也不知道怎么用。”赵维桢又说。

这也是实话。

未来的秦始皇,该做的都做了,却因走得太快,反而导致了秦国的灭亡。可又该如何正确地走慢一些?

后世汉景帝削藩,引起割据势力反抗,来了个“清君侧”。那放秦国,谁又能当秦国的晁错?

历来变革,都面临着风险。

赵维桢也不知道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她言语真诚,秦王也能看得出来赵维桢并非刻意藏着,她说的都是实话。

只是身为国君,听到臣子这么说,还是有些遗憾。

“寡人还以为,孟隗能如商君一般,拿出一套完整的法子来呢。”秦王摇了摇头。

这次赵维桢是真的流下冷汗:“……王上也太抬举孟隗了!”

不过,这么一说,她也暗地松了口气。

谁能商鞅比啊?秦王也明白很难再出一个商鞅,如此说,也仅是表达国君的期盼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