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智囊全集 >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不战

【原文】

形逊声,策绌力①。胜于庙堂,不于疆场。胜于疆场,不于矢石。庶可方行②天下而无敌。集《不战》。

【注释】

①形逊声,策绌力:形、声即实、虚,形逊于声,指有形之兵不如无形之兵。策绌力,指计策可以战胜力量。

②方行:横行。

【译文】

有形的武力不如无形的影响力,策谋也远比蛮力更有用。能在庙堂上取胜,就不必要去战场上进行对决。在战场上的将帅能够善谋慎断,就不必让兵卒去冒矢石之险。如此,才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因此集成《不战》卷。

荀 伍员

【原文】

鲁襄时,晋、楚争郑。襄公九年,晋悼公帅诸侯之师围郑①。郑人恐,乃行成②。荀偃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荀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吾三分四军③,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④。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乃许郑成。后三驾⑤郑,而楚卒道敝,不能争,晋终得郑。

吴阖闾既立,问于伍员曰:“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对曰:“楚执政众而乖⑥,莫适任患⑦。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⑧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评】晋、吴敝楚,若出一辙。然吴能破楚,而晋不能者,终少柏举之一战⑨也。宋儒乃以城濮之战咎晋文非王者之师,噫!有此议论,所以养成南宋为不战之天下,而竟奄奄以亡。悲夫!

按吴璘制金,亦用此术。虏性忍耐坚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于是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气,俟其少怠,出奇胜之。

【注释】

①围郑:此年二月郑曾朝贡楚国,因此晋国攻打郑国。

②行成:求和。

③三分四军:时晋有上、中、下、新四军,晋军分成三部,每一部迎战楚国,则其余二部可休整,故可久战不疲。

④艾:休息。

⑤驾:兵车,此处指对郑用兵。

⑥乖:互相违戾。

⑦莫适任患:意见纷纭,而谁也不肯担负责任。

⑧亟:屡次。

⑨柏举之一战:公元前506年,吴与蔡、唐攻楚,大破楚军于柏举,乘胜攻入郢都。

【译文】

春秋鲁襄公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郑国。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一起围攻郑国,郑国人感到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求和。荀偃说:“应该继续围攻郑国,等到楚国救郑的时候,就可以迎战楚军;如果现在和郑国议和,就不会得到实际的利益。”荀却说:“不可,应该和郑国结盟引兵而归,这样楚国就会出兵讨伐郑国。先让楚军疲惫不堪,再将我国的军队分成三部分,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轮流迎战楚军。那么在我们的军队还没有疲惫之前,楚军就早已疲惫没有能力作战了,比现在就和楚国交战要好得多。假如现在就和楚国交战,必然会伤亡惨重,因此应该以不战为上策。所谓聪明的人靠智慧取胜,愚笨的人靠蛮力克敌,这就是先王克敌制胜的道理啊。”群臣都表示赞成,于是接受郑国的求和。后来晋国三次出兵讨伐郑国,但楚**队由于长途行军而精疲力竭,根本没有办法作战。因此最后终于由晋国取得了郑国。

吴王阖闾即位后,曾经问伍员说:“当初贤卿曾经建议讨伐楚国,寡人也有讨伐楚国的意思,但唯恐吴王僚派我伐楚,又不愿意他占有我的功劳。现在寡人想亲自率领军队讨伐楚国,贤卿认为怎么样呢?”伍员答:“楚国执政者众多但意见不一,谁也不肯承担责任。假如大王动员三军,只是白白地劳民伤财,因此不如先发一军,诱使楚国出兵迎战。当楚国出兵后,大王就立刻退兵;楚国退兵之后,大王再次出兵。楚军这样往来跋涉,必定会疲于奔命,而产生放弃交战的想法。此时大王再运用各种手段,使楚国的军事政治更加混乱,彻底瓦解楚国人的斗志,然后大王再动员三军,必定能彻底摧毁楚国。”阖闾欣然采纳了伍员的意见,从此楚军就陷入疲于奔命的苦境之中。

【评】晋和吴削弱楚国的实力,用的都是一样的手法,但是吴能在柏举大败楚军,而晋却不能在城濮消灭楚。宋儒在批评楚晋城濮之战的时候,竟然说晋文公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不能伐楚。唉!正是因为宋儒有这种思想,才使南宋出现不战而和的妥协论调,终于使南宋逐渐由衰而亡,真是可悲!

按宋将吴璘对付金兵,也是用的这种方法。金兵的特点是忍耐力强,命令严酷,一旦令下,必定会誓死执行任务,因此每次决战的时候,总是要打上好几天。吴璘于是选择有利的地形,派出精锐兵卒,轮番进行骚扰,使金兵穷于应付,没有办法休息,以磨蚀他们坚忍的耐力,然后趁着金兵稍稍有些惰怠时,立即以奇兵进行袭击,从而大获全胜。

周德威

【原文】

晋王存勖①大败梁兵,梁兵亦退。周德威②言于晋王曰:“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③乌合,利于速战。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旷野,可以驰突。今压城垒门,骑无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己虚实,则事危矣。”王不悦,退卧帐中,诸将莫敢言。德威往见张承业,曰:“大王骤胜而轻敌,不量力而务速战。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若造桥以薄我,我众立尽矣。不若退军高邑,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承业入,褰④帐抚王曰:“此岂王安寝时邪?周德威老将知兵,言不可忽也!”王蹶然而兴,曰:“予方思之

。”时梁主闭垒不出,有降者,诘之,曰:“景仁方多造浮桥。”王谓德威曰:“果如公言!”

【注释】

①晋王存勖:即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前称晋王。

②周德威:字镇远,勇而多智谋,能望尘而知敌人数量多少,累败梁军,勇闻天下。后遇梁军,庄宗不听德威言,德威遂战没。

③三镇:指镇州、定州及梁兵三部分。

④褰:用手撩起。

【译文】

五代十国时,晋王李存勖大败梁兵后,梁暂时退兵。周德威知道晋王想乘胜追击,于是对晋王说:“敌人气势盛,我军应该先按兵不动,等梁兵疲敝后再进攻。”晋王说:“我率军远征,急切救人,再说我军是仓促成军,适合速战,现在将军却建议孤王按兵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周德威说:“梁兵善于守城,不善于平野作战;我军仗恃的是骑兵,对骑兵而言,平原旷野是最有利的地形,可以驰骋突袭,但现在面对城门堡垒,骑兵根本无法施展,再说敌众我寡,假使让敌人摸清了我军的兵力,对我军实在大大不利。”晋王听了周德威的解释仍不满意,就自己回帐休息,其他将军见晋王一脸的不高兴,也都不敢再多说什么。周德威知道晋王尚未改变心意,就去见张承业说:“大王击败梁兵之后,有轻敌之心,不考虑自身的兵力,一心只想速战。现在敌我仅一水之隔,敌人若造浮桥偷袭我军,我军一定覆没。不如退守高邑,再出兵引诱梁兵离营。梁兵离营我军就回高邑,梁兵回营,我军再出,另外派一支骑兵队专门抢夺梁兵的军饷粮食。不出一个月,一定能破梁。”张承业于是来到晋王的营帐,掀起帘帐说:“这哪是您平日安寝的时间呢?周德威是老将,深懂用兵之道,他的话可不能忽视!”晋王突然从床上跳起来大声说:“我正在思考这件事。”这期间梁王虽在军垒却闭门不出,后来晋兵侦讯一个投降的梁兵,他供说:“梁主正命人建造多座浮桥,准备攻晋。”晋王对周德威说:“果然不出将军所料!”

岳 飞

【原文】

杨幺①为寇。岳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遂降。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②。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③寇,欲以闻。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何可易言!”益惭而止。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会召浚还防秋④,飞袖小图示浚。浚欲待来年议之,飞曰:“王四厢⑤以王师攻水寇,则难。飞以水寇攻水寇,则易。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浚许之。飞遂如鼎州。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

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两日,钦说全琮、刘锐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是夜掩敌营,降其众数万。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贼怒来追,则草壅积,舟轮碍不行。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幺投水中,牛皋擒斩。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飞亲行诸砦慰抚之。纵老弱归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浚叹曰:“岳侯神算也!”

【评】杨幺据洞庭,陆耕水战,楼船十余丈。官军徒仰视,不得近。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⑥谓岳曰:“若是,非岁月不胜。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河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彼坏在目前矣。”岳从之,遂平幺。人知岳侯神算,平幺于八日之间,而不知计出薛弼。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岳忠武善以少击众,尝以八百人破群盗王善等五十万众于南薰门;以八千人破曹成十万众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颍昌,则以背嵬⑦八百,于朱仙镇则以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战无败,猝遇敌,不动,敌人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御军严而有恩。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⑧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虽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则亲为调药。诸将远戍,则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赏,分给军吏,秋毫不私。每有功,必归之将士。吁!此则其制胜之本也!近日将官事事与忠武反,欲功成,得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