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智囊全集 > 卷十七

卷十七

宋太宗率领北方兵渡淮河,找不到渡河用的船只。有位士兵从背囊中取出十多节干猪脬,将猪脬

灌满气,然后绑在腰间,向对岸游去,夺取船只,让全军顺利渡河。

塞城窦

【原文】

颜常道曰:某年河水围濮州,城窦失戒①,夜发声如雷,须臾巷水没骭。士有献衣袽之法,其要:取绵絮胎,缚作团,大小不一,使善泅卒沿城扪漏便塞之,水势即弭,众工随兴,城堞无虞。

【注释】

①城窦失戒:城墙的漏洞疏于防护。

【译文】

颜常道说:有一年河水暴涨,濮州被水围困,由于城墙的漏洞疏于防护,夜晚河水从孔洞中涌入,夜晚发出的声音好像巨雷一般,一会儿工夫,城中巷道的积水就已经到达了膝头。有人建议用破衣物将那些洞堵住,办法是:取来大大小小的棉团,命令善于游泳的小兵,沿着城墙用手探索墙上的孔洞,然后塞入棉团,果然不久城内的积水就退去了,随后工人们立即动工修补城墙,城池便没有危险。

治堤

【原文】

熙宁中,睢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人力不可制。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注释】

①发汴堤淤田:打开河堤放出

河水,用河水中的沉积物灌耕地,有施肥的作用。

【译文】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汴堤来排水,想让低洼地成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涨,堤防崩塌,一时之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丞侯叔献巡视灾情,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命人掘开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才有办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积水已满,河水又开始往下蹿流,但堤防已修复,于是将古城处掘开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着河道平稳地流动,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都消退。众人都对侯叔献的机智聪明佩服不已。

孙 权

【原文】

濡须①之战,孙权与曹操相持月余。权尝乘大船来观公军②。公军弓弩乱发,箭着船旁,船偏重。权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

【注释】

①濡须:渡口名,在今安徽巢湖东南。

②公军:曹军,曹操被封为魏国公。

【译文】

濡须之战的时候,孙权和曹操相持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孙权乘着大船窥探曹操的军营,曹营中的弓箭手一时间万箭齐发,面向曹营的船身全插满了箭,船失去平衡开始倾斜,有翻船的危险。孙权立即下令掉转船头,用船的另外一面承受曹营的弓箭,于是船身两面受箭平衡,不再倾斜。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