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应该努力地去塑造和追求完美。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抱怨别人、抱怨环境。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不会将过错和失败推诿给别人,不会将怨气都撒到别人身上,他们会常常反省,在反省中完善自己。
鲁国公问颜回:“我听到你的老师孔子说,同样的错误你绝不犯第二回。这是真的吗?”
颜回说:“这是我一生都在努力做到的。”
鲁国公又问:“这是很难的事情啊。你是怎样做到的呢?”
颜回说:“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我经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做对的要坚持下去,做错的要引以为鉴。这样坚持久了,就能够做到
无贰过。”
鲁国公赞叹地说:“经常反思,从无贰过,这可以说是圣人了。”
从来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从来不重复犯同一种错误的人也是不多见的。我们暂且不论人是不是犯过曾犯过的错误,颜回这种经常反思的精神却是十分可贵的。
一个人应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惕厉自己。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使我们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譬如,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能力、自怨自艾为什么好运永远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嗜酒如命、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如果我们不对这些缺点反省,结果就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境地。
著名化学家“格氏试剂”的发明者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儿堡有名望的
贵族家庭。在格林尼亚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的优裕,加上父母溺爱和娇生惯养,使得他在瑟儿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整天和瑟儿堡的年轻美貌的姑娘们谈情说爱。
一次午宴上,一位刚从巴黎来到瑟儿堡的美丽女伯爵竟然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儿,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句话如同针一般刺痛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开始悔恨自己过去荒唐的行为,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他立志发奋学习,要追回过去虚度的光阴。
于是,格林尼亚离开了曾使他堕落的家庭,来到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
经过两年刻苦学习,格林尼亚终于补上了过去所耽误的全部课程,进入了里昂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格林尼亚的苦学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
·巴尔的器重。
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终于,在这些大量的平凡的实验中“格氏试剂”诞生了。
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格林尼亚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仅从1901至1905年,他就发表了很多篇论文。鉴于他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人生在世,要及时反省,以人为镜,不抱怨、不自满、不武断、不固执,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自觉地加以克服,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是一个人能够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每晚都自我反省。他说自己犯过十三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
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定一个要改进的缺点做目标,并每天记录。下一周,他再努力改正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难怪富兰克林会成为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反省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前进的原因。
反省让我们察觉到自己所设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些盲点。身处嘈杂浮躁的世界里,往往会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停止毫无用处的抱怨,静下心来不断反省和总结,让内心达到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