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文集(第二卷)长篇小说2:花园街五号 > §十六

§十六

冥冥中,他仿佛回到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临江残冬里去了。也许儿时的印象,往往铭刻得最深。尽管自己已近晚年,一旦陷入往事的回忆里,童年时残留下的色彩,仍是那样鲜明。

他在记忆的幻境里慢慢地向前走去,似乎遥远的地方,谁在唤他的小名:“柱儿,柱儿!”

“我来啦!我来啦!”满街的冰溜子,韩潮走不快,毡靴里的靰鞡草也没楦好,跑快了直打滑。不过,他辨认出来了:这一带还是老城,老式的房子,老式的街道。好像此刻正是夜市最热闹的时候,他被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往前流动。那些老字号他是熟悉的,那些幌子他是认识的,甚至马路两边影影幢幢的嘎斯灯光里的摊贩,卖香果鲜货的、卖卤肉烧鸡的、镶牙拔牙的、算命看相的、卖耗子药的、西洋景里看大姑娘洗澡的、买一送一大减价吹洋鼓洋号的……这一切他也是挺亲切的。

天那么冷,嗖嗖的小风朝骨头缝里钻。大家缩着脖子、揣着手在马路上匆匆行走。穿棉袍的、穿老羊皮的、穿马褂的、穿小袄大裤裆朝鲜服的、穿大氅的,你挤我,我挤你,那热腾腾的羊汤、血肠、酸菜白肉、灌肠包的雾气弥漫着,谁也看不清谁的脸。

“柱儿,柱儿!”

“你在哪儿啊?伙计!”

“小兄弟,去八道街咋走?”

“快跑吧!警察抓国兵喽……”

于是,大家慌慌张张跑动起来了,过了黑魆魆的铁路地道,就是新市区了。街道,房屋,商号,铺面,俄国味越来越浓,老城那种酸菜汤味,泔水味,被白俄的廉价香水味、狐臭味代替了。

那年代,新市区是白俄麇集的天下。

“韩潮,韩潮!”还有人在远处叫喊。

叫他的人声音变了,好像是地下党的哪一个同志?他穿

的不是毡疙瘩,而是从破烂市弄来的旧马靴,咯吱咯吱地在马路上走着。

夜色愈来愈重,这倒使他便于隐蔽,但是,满街都是白俄和他们的后代,他又觉得自己反而显得突出了。那时节,临江的白俄可真多啊!

那些在栅栏里面紧紧拥抱的情侣,那些喝得烂醉的酒鬼,那些拉着手风琴的流浪汉,那些在教堂里唱圣诗的善男信女,那些地下室餐厅里戴白帽的侍者,那些爱嗑瓜子的白俄娘儿们,那些卖笑的姑娘,那些舞厅里的洋琴鬼……哦!韩潮在记忆里越走越远了。

“你这个小兔崽子,王八羔子……”女人们在打情骂俏。

除了“兔”和“八”这两个字,稍稍带一点俄语“P”的卷舌音外,在临江住久了的白俄,都会用挺流利的中国话骂人。

韩潮顺着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走,那里的雪踩得不实,咯吱咯吱的马靴声,再加上噗哧噗哧的踩雪声,肯定会把刘大巴掌的侦缉队惊动的。

“韩潮,韩潮!”

“轻点,你这个混蛋——”

突然,一个香喷喷、涂着口红、画着黑眼圈的白俄“姑娘”拦住他:“哎,穿马靴的小伙子,忙什么?走,到我家去!”

“躲开我!”

“别走,我让你开开洋荤!”她纠缠着。

“滚——”

这时,他瞅见他六指师傅从小巷子里被人拳打脚踢地撵出来——又没钱逛窑子了。这个建造花园街五号的能工巧匠,已经成了被梅毒和吗啡折磨得不人不鬼的躯壳。

“师傅,你怎么又来八道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