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文集(第二卷)长篇小说2:花园街五号 > §六

§六

“别忘了我当过市公安局长!”

刘钊一脸苦笑,也许784这个号码勾起了他对那些暗淡岁月的回忆:“不过,老韩,过时的符咒是不大有效验的,你放心,时光是绝不会倒流的。”

“你当真了!老弟!可你应该明白我的用意——”因为司机在前座坐着,尽管是个绝对可以信赖的同志,也不便把话讲得太赤裸裸了,“一动不如一静,这句话不仅很有哲理性,而且还符合斗争策略!”

“我不懂,难道让一个外国人进到市委书记的住宅,就会坏了共产党的风水?你接待一下这个奥立维·康德拉季耶夫,和他聊聊他爷爷、他老子,有什么不可以?”

“我跟你声明了,今天,咱们看房子,不谈别的。”

沿江新村到了。几十幢六层居民

楼顺着沿江的大堤一字排开,十分壮观。他们俩走下轿车,发现丁晓的新伏尔加已经停在路旁了。

韩潮当然明白刘钊为什么要抓住那位白俄贵族的后代不放,他一不想捞个出洋考察的机会;二不想弄点兑换券、买点便宜货。但是,这个野心家确实在打洋人那鼓鼓囊囊的钱包的主意。“利用外资也不能不择手段呀!”他心里这样说。

朝新楼走去的刘钊,似乎猜测出韩潮心里在说些什么。他淡淡一笑:“真正的党性原则,并不表现在口头或者形式的革命纯洁性上。”

韩潮装作没有听见,对急匆匆迎过来的丁晓打招呼:“哦,你来得够早的!”

五短身材的第一副市长,浑身透出一股聪明机敏的神气,满面春风地笑着回答:“你是盖房子的专家嘛!这样不收学费的学习机会,我哪能放过。”

是啊,论起盖房子,韩书记可算是个行家里手。三十年代,他就在临江市当泥瓦匠的小工。花园街五号这幢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就有他洒下的汗水。你说巧是不巧,当年盖房子的人,现在住在这幢豪华的建筑物里。

“走,看看去!”

“看能不能给不管部长打个满分?”

像这样大兴土木,至少是临江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别说建国以来,就是旧社会,伪满洲国,张大帅,也不曾有此壮举。马上有一千多户人家要庆祝乔迁之喜,作为一市之长,自然脸上有光。虽然杯水车薪,未必能解决多年欠账,但只要这样下去,不再瞎折腾,希望之火在老百

姓心头燃烧,他们会有耐性等待的。

不过,市委书记欣喜之余,有股苦涩的滋味,在喉头鲠着。记忆之所以可恶,是因为它不光是把那些美好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甜蜜的场面,镂刻在脑海里;而且,还把那些苦痛酸辛、残破阴暗的印象,深深地、永远也不能抹去地留存在那里。现在,望着那从不停息、匆匆流过的江水,韩潮想起来了,不是在这儿开过现场批判会么?大约有几千张大字报痛斥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刘钊的反党言行。

不过,那时候比“文化大革命”的批斗要文明些,不那么法西斯,所以刘钊竟然还敢声明:“愿意顶着花岗岩的脑袋进棺材,去见上帝!”正是这个刘钊,简直冥顽得不可理解。他对主持批判会的丁晓和坐在丁晓后面的吕况说:“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与其造那么多炼不出铁的小高炉,还不如给老百姓盖一点房,改善居住条件呢!”

“混蛋——”也在主席台上坐着的韩潮、当时的公安局长在肚子里骂着。但他不是咒骂那些反动言论,而是痛恨刘钊的犟骨头,一种要不得的臭知识分子的坏习气。

可谁能料到,把刘钊从拖拉机厂调到市里工作以后,就在这曾经是小土群林立、火光烛天、卫星问世、蔚为奇观的地方,建成了一幢幢居民住宅。老百姓是最讲实用主义的,如今临江市给刘钊竖大拇指的人可不少呢!

看来,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历史,才是真正的审判官啊!

也许,在九泉下的吕况,心里更不是滋味。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