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我为什么这样活 > §好酒好诗

§好酒好诗

诗是吟的,酒是品的。

好诗要慢慢吟诵,好酒要细细品味。吟好诗,品好酒,不但是古人,也是今人的一种美的身心享受。

不过,说来不觉有点遗憾,如今,好酒是越来越多,好诗却越来越少,酒吧是越来越贵,诗刊却越来越糟。写诗的人越来越茂盛,读诗的人越来越稀缺。于是,自20世纪初胡适的《尝试集》倡白话诗以来,中国便成了一个有酒可品、无诗可吟的极其缺乏诗意的国度,想想唐朝,处于酩酊状态下的那些诗人,酒喝得越多,诗写得越好,该是多么令我们羡慕的了。

大约旧时诗人,懂酒、识酒、知酒、深谙酒之妙处,能从中汲取到诗的灵感;当今诗人,善饮者不少,明白酒之真谛而形诸绝妙文章者,却不多。所以,在唐朝诗坛上,无论初、盛、中、晚,凡好的诗人,差不多都好酒,而且还非一般的好,是嗜好,是癖好,有的甚至到了无酒不成诗的地步。因之,诗有酒意,酒有诗情,便是唐朝诗歌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特色。

据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酒门》:“李白每醉为文,未尝差,人目为醉圣。白乐天自称醉王,皮日休自称醉士。”可见当时诗人与酒是个怎样密切的关系了。再往远看,从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中国,无数好酒的诗人,写了无数出色的饮酒诗。

在中国,凡闻名遐迩的好酒,都留在了诗人的作品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捧读他们这些锦词绣句,那佳醪浓浆的口角噙香,那金盏玉杯的诗情画意,那酩酊陶然的情致风雅,那玉山倾倒的酣畅淋漓,仍令人不禁酒兴大发。

所以,好诗如好酒,耐人玩味,好酒如好诗,让人心醉。

虽然,“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但唐代诗人中,李白写酒的诗,在数量上远不及白居易。“白乐天自称醉王”,当非虚言。一部《白香山集》,真可以说他是一位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文学大师。

据宋人钱易《南部新书·庚》载:“白傅葬龙门山,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立于墓侧,至今犹存。洛阳士庶及四方游客过其墓者,奠以卮酒,冢前常成泥泞。”可以想象,甚至到了宋代,人们对于这位一生嗜饮的“醉王”,对他提倡的适可

而止,尽兴为善的饮酒哲学,还非常尊崇,非常仰慕。

抄录在下面的这首《醉歌行》中,也是他的饮酒经济学的总结。

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歌。

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

勿嫌饮太少,且喜极易致。

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

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

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

笑谢多饮者,酒钱徒自费。(《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五)

还有一首《劝酒歌》,更把人生的况味,世情的参悟,写到了极致的境地。

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身后堆金拄北斗,不知生前一樽酒。

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

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