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是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的组织者,而那次战事,获得了艰难的胜利,开封守住了,金军撤回黄河以北。
然而,就在金军撤走不久之后,李纲就被逐出朝堂,先是强令他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等李纲就任后,宋廷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
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九月辞职,旋又被扣上了“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令其前往建昌军安置,再贬谪夔州。
李纲被贬不到一年,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
这一次,没有真的勇士站出来力挽狂澜,开封城破了……
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
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任命时,赵佶和赵桓已经在被俘虏前往北方的路上了。
所以说,赵佶这种混账王八蛋皇帝,活该死在天寒地冻的北国城,而不是舒舒服服的死在皇宫的龙榻上面。
强敌在侧,竟然把最有威望最懂打仗的文臣驱逐出朝堂,还一贬再贬,逼着大臣远走他乡,这是人干的事吗?
历史上,赵构虽然冤杀了岳飞,但他毕竟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河山,因此对于国家还是功大于过的。
而赵佶,这就是一个集愚蠢、懦弱、好色、贪婪和无能于一身的垃圾皇帝。
后人有一句经典的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赵佶重用蔡京、童贯、王黼这些奸佞,以至于朝纲败坏,对外策略屡屡出现重大失误,最终让国家破灭,让人民陷入苦海。
赵构虽然重用过秦桧,但在此之前至少还重用过吕颐浩、朱胜非、张浚、赵鼎等一批有能力的宰相,还提拔重用过岳飞、刘锜、杨沂中这样的武将。
将
赵构跟赵佶比较一下,就好似拿一朵鲜花跟一坨翔比较,完全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后世,太祖在在一次谈话评点知识分子型皇帝时说过:“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出息的。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
作为皇帝,就算独创了瘦金体,又能如何?
作为皇帝,就算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金石样样精通,对于治理国家又有什么意义?
不提赵佶这个自作孽的皇帝,却说李纲这位刚正能干的大臣,他在赵构登基之后,曾经出任过七十五天首辅,然后就被赵构逼得请辞了。
建炎元年十月,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被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
建炎二年十月,朝廷命李纲移往澧州。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同年十一月,又被贬谪万安军,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
建炎三年十一月,李纲与儿子李宗之南渡琼州,月底被赦放还。
绍兴元年,心灰意冷的李纲,隐居泰宁丹霞岩避祸。
绍兴二年,李纲出任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当时流民溃卒在荆湖江、湘之间为盗,数量不可胜计,其势大者有数万人。李纲到任后,尽力处置,将其尽皆荡平。
现在,是绍兴三年。
从李纲在宦海的沉浮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力极其突出的能臣,但也许是因为性格过于强势,所以先是被赵佶所不喜,接着又被赵构所不喜,以至于他两次为相的
时间加起来竟然都没有超过两年!
如今,大敌当前,需要一位足够分量的大臣上前线压镇的时候,吏部尚书胡松年便毫不犹豫的推荐了李纲,他为了防止赵构反复,还故意把吕颐浩给搬出来,看似给赵构提供了两个选择,实际上赵构只能选李纲一人。
为什么呢?因为吕颐浩才被罢相不久,如果此时再启用吕颐浩,等于是赵构自打嘴巴,这种脸他肯定丢不起。
反观李纲,则就不同。他已经被冷置了多年,去年才又复起,而且政绩突出,此时顺势上位,于情于理,都容易让赵构接受。
如果不是赵构刚才在大朝会上罕见的表现出了坚决抗金的姿态,胡松年也不会大胆举荐李纲。
勤政殿内,几位大臣一起看着赵构,看他如何接招。
如果赵构否定了胡松年的提议,那就说明赵构抗金的态度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坚定。
如果赵构接受了胡松年的提议,那就说明朝堂今后的形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议和派将失去行情。
赵构沉吟片刻,犹豫着问胡松年:“以李公的身体,经得起到前线去的一番折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