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师瑗跟秦颂“对景”之后,这才拿着纳吉之书与陈荣恩夫妇见面。
得知女儿的八字与秦颂的八字非常契合,可以旺夫多子,陈家人自然是非常高兴,很是自豪。
按照六礼传统,“纳吉”和“纳征”,两项礼目往往并在一起进行。
这是也订婚的主要手续,俗称“文定”,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来聘金或者聘礼,确定婚姻之事。
宇文师瑗只是帮秦颂“纳吉”,出钱给陈家送聘礼的事情,自然不能让他掏腰包。且不说秦颂不可能做这种没名气的事情,就说宇文家虽然藏书满屋,但在金钱方面却并不富裕,根本拿不出万贯聘金!
秦颂初次登陈家的门,便送上了价值五千贯的礼物,这次再送订婚的聘礼,肯定只能比五千贯贵重,不能比五千贯少。这也是那天陈钰抱怨和提醒他的原因,是他自己把门槛一下子抬得如此之高,怨不得别人啊!
宇文师瑗总不能拉几车书送到陈家做聘礼吧?陈家经商,你给人送一大堆的书过来,难不成是希望人家生意亏输?
不过,秦颂对此早就做了准备,他在派人去宇文家之前,便已经将聘礼准备好了!
宇文师瑗将一个火漆封口的礼单送到陈荣恩的手上,并且特别强调这是秦颂特意给陈家准备的聘礼。
陈荣恩本以为礼单上会是一串数字,结果当他看明白上面写的内容时,一下子就将礼单合上,然后露出了非常惊喜的表情。
“啊,这份聘礼实在太重了!”
宇文师瑗并不知道礼单上面写着什么内容,有些好奇的问陈荣恩:“难不成比一万贯还多?”
陈荣恩摇头说:“不是送的钱,是一份秘方!”
“秘方?什么秘方如此值钱?”宇文师瑗有些好奇。
陈荣恩把宇文师瑗拉到旁边,小声说
:“是一份可以去除砂糖中的杂质和酸味的秘方,用这种方法可以做出白如雪粉一般的上等绵砂糖!”
宇文师瑗一脸羡慕的说:“好家伙!你这二女婿还真是大方啊!光是这个方子,就能让你陈家的制糖生意雄冠蜀中,从此赚钱赚到手软啊!”
陈荣恩一脸诚恳的说:“宇文兄,糖业之利甚于盐业,陈家也不能吃独食,要不你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参股陈家的糖业,以后跟着分红就成。”
“啊,这不太好吧?”宇文师瑗不由动心,但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
“颂哥把你当长辈,他又是我陈家的女婿,咱们两家等于是亲家啊!哪有一家发财不带着另一家的道理?你放心吧,经营方面的事情,不用宇文家操心,只需要前期投一些本钱进来,以后每年拿分红即可。”
“多谢陈家主的诚意邀请,那我这便回广都跟家族中人商议一下。”
宇文师瑗匆匆赶到青神,又匆匆的离开了。他如此着急的返回广都,除了促成宇文家与陈家在制糖这项生意上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宇文家收藏的所有图书编纂一份目录。
秦颂没有从事过专业的图书馆目录编修工作,但他上学的时候经常泡图书馆,为了引起那位年轻靓丽的女管理员注意,他可是专门了解过图书索引目录相关的知识。
秦颂在宇文家呆了三天,浏览了不少的孤本善卷,以他来自前世的眼光衡量,宇文家的藏书管理还是有些不够系统和严密,虽然也有一定的分类,但还是比较粗浅混乱。
宇文家的人,把这些藏书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秦颂为了感谢宇文师瑗的帮忙,便给他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主意,在雇人抄书的同时,给所有书籍按照“经、史、子、集、杂、轶”六大部进行
分类,然后再在各部下面分出数十个分属,再按照书名的字数多少、笔画顺序进行编排入目。
秦颂的建议并不复杂,宇文师瑗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好建议,家族藏着的那些孤本因为年代久远,很多都已经开始腐烂变糟,如果不抓紧时间重新抄录誊写,以后就会变成一包纸屑。
有秦颂这个大金主在幕后出钱,宇文家可以省掉雇人和购买笔墨纸张的耗费,把全部人力和精力投入到抢救旧书的行动中来。
至于陈荣恩非要拉着宇文家一起做生意,这件事情倒不是秦颂的意思,他之所以把制糖秘方交给陈家,也是经过反复考量,觉得这项技术不会引起连锁反应,才拿出来的。
宋代的制糖业已经很有规模,其中蜀糖的产量更是稳居全国榜首,尤以遂宁的霜糖和冰糖为最。
不过,秦颂前一阵在成都郊外考察几个制糖的作坊时,发现这些作坊并没有掌握用熟石灰来中和糖浆中的酸味,然后再用二氧化碳和剩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物的办法,将糖浆里面的杂质去掉。
熟石灰的生产方法很简单,成本也极低,在大宋已经成为常用的建筑材料,秦颂提供的这个秘方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如何生成二氧化碳,而诀窍就在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中。